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盘龙城遗址首次发现植物种子碳化颗粒,或可揭示3500年前“武汉先民”饮食状况

时间 2023-02-17 07:56:28 来源:长江日报  

明楚王墓愍王茔园。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7日(记者万建辉)2月15日,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2022“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结果揭晓,明楚王墓愍王茔园、盘龙城遗址等12个项目入围终评,其中去年盘龙城遗址考古,首次发现植物种子碳化颗粒,对探讨盘龙城遗址及长江中游商代聚落环境,和早期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样本材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茔园外祭祀建筑遗址。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旨在梳理上一年度湖北考古最新成果,展示湖北考古丰硕成果,揭示长江中游文明的历史脉络。本届评选活动启动后收到全省数十个考古项目报名,最终有12个考古项目入围终评。除武汉市两个入围项目外,另外10个入围项目分别是:十堰郧阳学堂梁子遗址、天门唐马台遗址群、襄阳保康穆林头遗址、襄阳襄州凤凰咀城址、天门石家河城址、咸宁赤壁大湖咀遗址、荆门京山苏家垄遗址、荆州城墙11号马面遗址、十堰武当山五龙宫遗址(西道院区)、潜江代滩明代李氏家族墓地。

完整探明愍王茔园半月形明塘、外神道

明塘底部及四壁结构。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明楚王墓愍王茔园考古工作领队、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永康介绍,自朱元璋分封楚王镇守江汉开始,共有昭、庄、宪、康、靖、端、愍、恭、贺九位楚王。楚王家族享国270余年,9座王陵分布于龙泉山天马峰、玉屏峰两条山脉相环而形成的葫芦形小盆地中。昭、宪二茔园在天马峰南麓,庄、愍、恭、靖、端、贺、康七王茔园建于玉屏峰北麓。9座茔园方向依山脉而定,朝向皆面向盆地中央。

愍王朱显榕为第七任楚王,受封于嘉靖十五年,嘉靖二十四年被长子朱英耀所弑,在位9年。愍王茔园在墓群中面积较大,仅次于初代昭王,且保存较好。

发掘浅半月形的明塘航拍图。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为开展明楚王墓群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2019年到2022年,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龙泉明楚王墓文物管理所对愍王茔园展开了针对性的考古调查勘探测绘,完整探明愍王茔园的保存状态,为进一步研究楚王茔园提供数据资料,也为明楚王墓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下基础。

参加愍王茔园勘探发掘工作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曹继文告诉记者,此次勘探发掘,新发现了愍王茔园的明塘、外神道、广场、角门、金水池、宝城、封土挡墙、园外祭祀建筑基址。对愍王茔园外城垣、排水系统进行了局部解剖,探明了结构布局,取得了龙泉明楚王墓建设控制带范围内精确的定位与多类型影像资料。

外神道。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其中发现明塘大致呈半月形,四壁为石块垒砌,底部为经修整的平底基岩东南部为排水沟注水口,注水口下可见长期流水冲刷形成的冲坑。注水口连接茔园内完整的排水系统,可追溯到地宫南侧。

进水池局部,可见排水沟注水口。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外神道为茔园的中轴线建筑基址,东接茔园园门、广场中部,西连明塘。神道平面形状呈长方形,东西残长55米,南北宽5.8米,用黄褐色垫平,曹继文推测其上原有用青灰砖做铺底结构。

首次在盘龙城发现植物种子碳化颗粒

盘龙城遗址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以来,历经了长期的考古工作,发现宫殿类建筑、城垣、贵族墓葬、手工业作坊,已确认为商代前期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心性城市。2013年开始,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对盘龙城遗址展开了进一步的考古工作,并揭示出盘龙城杨家湾聚落晚期核心区、发现小王家嘴聚落外围墓地、确认小嘴铸铜作坊、认识遗址地貌景观变化,推进了对盘龙城遗址聚落布局和遗址性质的认识。

王家嘴地点鸟瞰及2022年发掘位置(上北)。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供图)

盘龙城遗址王家嘴地点考古项目负责人张昌平介绍,2022年,考古队在王家嘴地点展开考古发掘,目的是进一步了解盘龙城遗址早期的文化面貌,探索江汉地区夏时期遗存面貌,同时利用低海拔、河水消落区遗存保存较好等特点,积累遗址地貌环境与古人生产生活相关资料。

盘龙城王家嘴地点高程模型于勘探所见商代遗存分布和黄土台地范围。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供图)

盘龙城王家嘴地点为一处从城址区南部向南延伸的岗地,通过布设探沟和周边区域重点勘探,在盘龙城遗址首次发现大规模人工修筑台地的迹象,揭露出早商时期盘龙城城址外围区域一处等级较高的居民点。

发现了一批属于盘龙城遗址偏早阶段的遗迹与遗物,年代属于夏商之际,为揭示盘龙城聚落的始建年代和这一阶段的文化性质,认识早期中原王朝对长江流域开发提供了重要线索。

出土陶器。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供图)

张昌平特别介绍,此次考古发现王家嘴地点的灰坑内填土附含有大量炭样,并在发掘过程中获取了大量土壤、炭样样本,目前已发现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子碳化颗粒。这是首次有系统地在盘龙城遗址,乃至在江汉平原发现商代早期植物考古遗存,为遗址碳十四测年、探讨盘龙城遗址及长江中游商代聚落环境和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积累了材料。

发现兽面纹陶片。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供图)

他说,因为刚采集到这些植物种子碳化颗粒不久,还没来得及检测分析它们是稻谷还是黍粟,但这意味着我们对盘龙城商人的生活饮食以及相关地区农作生产有了研究的依据,或可揭示3500年前“武汉先民”生活饮食状况。

据悉,2022“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终评会将于近期举行,12个入围项目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向评委会专家进行项目陈述,最终由评委会评选出本届湖北“六大”名单。

【编辑:丁翾】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