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水环境好不好它们用翅膀“投票”!沉湖湿地成候鸟栖息天堂

时间 2022-11-04 22:39:40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王峻

视频剪辑王峻


(相关资料图)

摄影: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当朝阳的第一缕光在湖面闪耀,沉湖滩涂上顿时热闹起来,候鸟们的盛会开始了:它们或成群翱翔蓝天里,或悠闲踱步水波中,或翩跹穿行芦苇间……

近日,大批南迁候鸟飞抵长江流域越冬。武汉市蔡甸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迎来了近3万多只先期抵达的越冬候鸟,接下来,还将有数万万候鸟抵达这里,开启它们一年一度的“度假”之旅。丰富的资源、日益向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近10万只候鸟来这里迁徙和停歇的重要因素。

沉湖湿地保护区

近10万只候鸟用翅膀为生态环境“点赞”

一群灰雁扑腾着翅膀掠过水面,飞向空中,在它们身后,成群结队的鸟儿展翅翱翔、鹅嘶雁叫,一时间万鸟蔽空,满眼都是候鸟身影。

每年10月至12月,各类候鸟陆续抵达沉湖,次年2月至3月陆续离开。近年来,沉湖湿地的冬候鸟数量稳定增长,2020年1月为6万只、2021年1月为7.72万只,2022年1月达到了8.5万只。

候鸟的增加,与湿地实施“退养还湖”密不可分。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蔡甸区西南部,处于长江、汉水交汇的三角洲地带,总面积17.4万亩,其中核心区8.8万亩、缓冲区1.9万亩、实验区6.7万亩,是地球上同一纬度湖泊群中唯一一处典型淡水湖泊和沼泽湿地,也是武汉这种特大城市中罕有的一处大面积天然湿地。

2013年10月,沉湖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为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生态多样性、恢复自然湿地,2017年起,沉湖湿地开始全面禁止围网养殖,将保护区内的“三网(围网、拦网、网箱)”全部拆除;2019年蔡甸区加快推进沉湖湿地“退养还湖”工作,全面取缔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历史遗留的生产经营活动,废止承包合同、拆除生产生活设施、挖开堤埂豁口,湿地生态得到有效恢复,为越冬的候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充足的食源。

候鸟湖中觅食

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吸引着越来越多候鸟越冬。

最新数据统计,据了解,沉湖湿地有动物资源561种,其中鸟类277种。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强保护管理和生态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主要保护对象鸟类数量稳步增长,如东方白鹳、卷羽鹈鹕、青头潜鸭等珍稀鸟类频频现身。

而在2005年,首次记录时,只有153种。鸟的种类越多,说明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就越丰富,也是湿地生态环境向好的体现。

日前,监测显示,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卷羽鹈鹕在内,目前已有约3万只冬候鸟“先遣队”飞临沉湖湿地越冬。

“有吃、有喝、安全是鸟类在迁徙过程中选择一个地区补给和休息的基础条件,这些条件不具备,它们是不会来的。”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认为,多样的生境、丰富的食物、良好的生态,是吸引鸟儿来到这里的重要原因。“水里的鱼虾,滩涂里的底栖动物,草地上的植物茎叶、种子都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为绿色停留,湿地再迎“国宝”来栖

鸟类生存栖息环境越来越好,选择在沉湖湿地栖息,享受这里的良好生态环境,甚至有些种群干脆选择留在这里安营扎寨。

2020年5月,有志愿者在沉湖湿地观察到了大滨鹬。这个和熊猫一个级别的全球濒危物种,对水质环境要求很高,不吃受污染的食物。

“鸟中大熊猫”的到来,是对沉湖湿地生态的最大的认可。截至目前,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14种,如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大鸨、白鹤、黑鹳、东方白鹳、金雕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5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

候鸟空中飞舞

最近数年,沉湖湿地的猛禽数量明显增多,出现的猛禽有十几种,湖北省内罕见的4种雕类猛禽乌雕、白尾海雕、白腹隼雕和蛇雕,均在沉湖湿地现身。

日前,武汉市观鸟协会在沉湖湿地监测鸟类时,发现空中出现了鹊鹞、白尾鹞、白腹鹞、日本松雀鹰、普通鵟、红脚隼等多种猛禽。专家认为,猛禽增多,恰恰说明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同时,这些食物链顶端的鸟类的增多,也表明这处湿地的生态链在日益完善。

沉湖国际重要湿地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底以来,成功抵达沉湖国际重要湿地的迁徙水鸟中,有3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不常在武汉出现的“迷鸟”大红鹳连续两年打卡沉湖湿地。

(来源:极目新闻)

标签: 沉湖湿地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