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鄂州市加强农业农村废弃物整治利用,变废为宝,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构筑绿色发展示范之地。
率先开启“六废”资源综合整治
(资料图片)
走进鄂城区汀祖镇刘云村,原来废弃的矿区,经过整治、修复,已变成高标准农田。其中,一块200多亩的农田在收获水稻后重新种上油菜,在冬雨之后冒出绿芽。
废弃的矿山矿井,一度成为青山绿水中的一道“伤痕”。如果不能进行合理利用,不但会造成严重资源浪费,而且会影响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
汀祖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据悉,鄂州市已修复废弃矿山6处,复垦耕地面积478.5亩,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
跟刘云村一样,该镇岳石洪村通过灾害治理、土地复垦、茶叶种植,将废弃矿山变成了矿茶公园,把高速公路桥下的建设工地建成了75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将废弃小学改造为网红打卡民宿,矿井办公区改造为咖啡吧、啤酒屋,废弃选矿厂改造为功能齐全的游客服务中心。此外,还将废弃采矿设备、矿石等老物件作为乡村建设中的本土元素应用上去,增添了独特韵味。
除了废弃的矿井,废弃厂房、农房、土地、学校、物品等资源如何变废为宝?10月底,鄂州市出台《农村“六废”资源整治利用提升行动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启农村“六废”资源综合整治。该《方案》针对鄂州农村现有的125座废弃厂房、218栋房屋、11宗土地、24个矿井、31所学校,搭建农村“六废”资源流转交易平台,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信贷担保,将退出的厂房、农房、矿井、学校以及土地整治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满足农民居住需求、城市近郊区发展和村庄产业发展。
打击与保护并重
“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呼吁广大钓友共同保护好母亲河长江。”10月19日,鄂州樊口公园江滩,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协助鄂城区检察院共同开展了一场公益诉讼增殖放流活动。3名违法人员代表和40余名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当事人,向长江鄂州段投放四大淡水鱼鱼苗2100斤、3万余尾。
“集中放流吸引众多群众围观,是一次很好的普法教育。”鄂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介绍,鄂州市坚持打击与保护并重,惩治与修复并行,积极引导非法捕捞人员主动实施生态修复。
近几个月来,鄂州市持续开展非法捕捞和市场销售非法渔获物专项打击整治,坚决杜绝规模性非法捕捞现象,切实维护禁捕管理秩序稳定。
为稳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鄂州市农业农村局协调市财政局落实退捕渔民社保资金,并联合社保局指导各区及时发放,强化禁捕政策措施落实,组织开展长江禁捕工作“回头看”,持续开展打击非法捕捞、违规垂钓整治、涉渔“三无”船舶整治、市场整治、商渔共治等行动。
启动农业面源污染攻坚
鄂州境内大小湖泊百余个,是有名的“百湖之市”。如何保护好弥足珍贵的水资源,让鄂州河清岸绿?
污染在水中,根子在岸上。鄂州市痛下决心,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推进“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河湖生态治理和修复”,全市133个湖泊登记造册,实行编号管理,“河湖长”“岸线长”走马上任。梁子湖区关停36家污染企业,先后否决60余个“环境不友好”产业项目。同时,陆续退垸还湖6万多亩,取缔2.2万亩大湖围栏,退出1.4万亩珍珠养殖。
如今,走进梁子湖畔梁子镇刘斌村,一间间原生态民宿鳞次栉比。昔日湖边大面积围网早已不见,消失多年的银针鱼、鳑鲏鱼等物种在湖区重现。
鄂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近年来,该局将“流域安全”作为第一责任,抓实河湖长制工作,启动农业面源污染攻坚行动,持续推动农药减量增效,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确保河湖生态健康。
(来源:中新网)
【编辑:邹卓然】
标签: 绿色发展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