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城市规划专家、市政协委员董菲:“心存敬畏”推进江滩与城市融合发展|我与江滩的故事

时间 2022-12-08 05:57:33 来源:长江日报  

“在规划控制引导下,20年来,我一直心存敬畏,有幸参与、持续推进江、城一体化规划建设工作中。”近日,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国际所所长、市政协委员董菲参与长江日报与武汉市水务局联合发起的“我与江滩的故事”征集活动,讲述参与江滩相关城市规划设计的故事。她指出,20年来,江滩建设从来不是孤立进行,而是与城市建设紧密联系,相得益彰,江滩日益“生长”、精致,也推动了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资料图片)

2020年,董菲(右二)正在为建设百里生态廊道进行调研。

小心翼翼保护每处历史遗迹

把城区和江滩融为有机整体

“那时,汉口江滩防洪堤外多是大片荒滩,废弃码头、厂房及搭建物比比皆是。”1997年,参加工作不久的董菲参与了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工作,对当时汉口江滩的印象依然清晰。

2000年开始的江滩规划建设,市规划研究院成立了若干工作组,董菲被分配到历史风貌街区规划建设组。当时,规划小组成员一致认为,汉口江滩一期的选址是武汉市城市最具活力的地段,不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更是武汉市商贸中心。因此,大家将江汉路至黄浦大街、沿江大道至京汉大道范围的区域全部纳入研究范围,并确定了江汉路至三阳路、沿江大道至中山大道的精华片作为风貌严控范围。

董菲回忆,在江汉路垂江步行商业街的基础上,规划小组根据城区的功能差异,先后规划了多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和相应的实施规划,如青岛路慢行绿化轴、黎黄陂路红色文化轴、蔡锷路怀旧美食轴等,多条垂江轴线大多以道路为抓手,引导民众既能便捷到达江滩,又能有不同体验。

“小心翼翼地保护每一处历史遗迹”,把城区和江滩融为有机整体,董菲坚持“心存敬畏”。规划小组提出了“应保尽保,扩大完整街坊修缮”的理念,一方面尽可能保留街区内历史建筑原始风貌,强调历史建筑和场地景观的一体化设计;另一方面突出综合整治,同步整治提升市政管线等隐性设施,提升在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关注人性化的细节设计。

董菲记得,在兰陵路人行道改造中,项目组在沿江大道附近发现一堵又高又厚的砖墙横亘街头。大家查阅资料、走访专家后确认,这是当年新泰砖茶厂厂房外墙。于是,规划小组立即调整设计,保留墙体,并要求挂牌介绍茶厂和万里茶道的相关历史,同时在兰陵路对应的江滩闸口设计上,运用万里茶道记忆理念的砖墙立面进行呼应,增强了街道的景观性和可读性。

不断调整规划建设策略

新技术、新功能、新科技持续引入

“20年来,武汉江滩在两江四岸核心区不断扩展,一片片城市新区也相继在沿岸崛起中,传承了不少好技术、好经验,也在每一片新区域规划中大胆创新。”随着江滩和城市建设同步持续推进,董菲感受到武汉城市规划工作从理念到手段,都在日新月异。

2020年,董菲和同事在两江四岸整体规划和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规划中,再次全面踏勘了长江和汉江两岸,总结历次规划建设,大家感慨:“一芯两轴显山水,一廊十片融古今”,这两句话高度凝炼了武汉两江四岸的空间结构。于是,规划团队首次提出,必须把江、滩、城一体化实施同步推进,从安全、生态、历史、交通、活力五个维度制定规划策略,明确江滩作为市民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带动腹地多功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规划中,团队充分尊重岸线的生态环境和腹地的发展需求,以宜林则林、宜荒则荒、宜园则园的理念开展全域滨江岸线规划,在历史片区、城市阳台、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生态修复、绿地公园等方面开展高品质提升工作。

“在江、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规划建设策略,既有新技术的运用,又有新功能、新科技的引入。”董菲说,20年来,围绕长江与城市的规划技术手段不停更迭,从早期手绘规划布局,到现在搭建量化数据库,实现动态监测,能把各区不同行业领域的建设项目空间落位统筹到一张图上,加强水域、江滩、腹地建设管理的联动性,保障了全域110余项开工项目的相互配合。

董菲还感慨,20余年中,在越来越多的武汉两江四岸相关项目中,众多国内外顶尖专家团队参与其中,涵盖战略分析、空间设计、防洪、交通、文化、社会学等多领域,还有更多的热心市民也参与了进来,大家共同献计献策,“为我们打开了思路,扩展了眼界,规划不再是专业团队的独角戏,而是社会各界的共同缔造。”

政协委员认真履职

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先行示范区积极建言

2017年,董菲成为武汉市政协委员,她常常告诫自己:多提专业的点子、有用的点子。近年来,她在与江滩相关的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建议。

在“擦亮武汉封面区,加快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江汉关节点建设”的建议中,董菲提出,应站在长江文化角度,全面梳理江汉关及相关水工遗址,讲好该区域的文化故事;围绕江汉关,江、园、城一体化建设,形成城市“封面”区,打造国际交往中心节点等。

“以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为契机,着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努力提升城市安全、生态维育、人文凸显、交通便捷、经济提升五大功能,将百里生态廊道打造成万里长江‘最美岸线’。”在“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打造世界滨水名城”的建议中,董菲提出,以顶层设计为“先”,制定科学统一规划体系;以理水营城为“要”,推动全域功能品质提升;以重点片区为“核”,打造宜居宜游示范节点;以守牢底线为“基”,保障生态系统质量安全。

在“关于积极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先行示范区的建议”中,董菲提出,武汉应积极谋划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顶层设计,结合武汉实际情况,制定专项研究和工作路径,应突出先行区的“标杆示范”作用,集中展现长江文明的精神特色,着力打造长江大保护及生态创新建设典范与国家双创转型文旅示范区。

“持续多年的江滩和滨江区域建设发展,让武汉形成了全国罕见的夹江发展城市格局,气势磅礴的长江和蜿蜒秀美的汉江相得益彰。”董菲说,2022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这将让长江从地理地标上升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地标,激发了每个武汉相关从业者的建设热情。“我们团队也要跟踪研究、持续跟进,在建设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断充实。”(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通讯员向丽华)

【编辑:邓腊秀】

标签: 武汉市政协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