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世界快播:加快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国际标准,用高标准带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2-10-24 08:41:09 来源:长江日报  

近日从武汉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目前,武汉累计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97项,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与十年前2012年相比,武汉标准这十年的创新能力和有效供给水平进一步提高,标准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标准的支撑服务作用不断显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有力,一批先进标准的制定,显著增强了行业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

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同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密不可分。近年来,武汉主动探索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协同推进路径,支持优势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以高标准带动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

今年已新增国际标准10项,新增数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展示的多种光纤线缆产品。

今年以来,我市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10项。不到1年时间,国际标准新增数量创历史新高。

除国际标准外,今年1-9月,我市新增国家和行业标准85项、地方标准23项、团体标准46项。

据介绍,这与武汉市成功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建成新型标准体系密切相关。

“全市新增的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等各类标准数量,比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前增幅达到30%至200%,全市标准创新能力和供给水平跃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0年,武汉市成功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构建了涵盖制造、服务、建设、农业、生态、文化和治理7大方面的新型武汉标准体系。

今年,我市对7大方面的标准体系框架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市级地方标准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今年上半年,新批准发布10项市地方标准;全市470家企业累计自我公示企业标准1308项。

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随着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深化,企业参与积极性极大增强,今年以来,全市计算机(通信)、农副食品加工等17个行业120余家企业积极参与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43家工业企业在全国信息服务平台上传58个对标结果声明。

推动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标准,提升武汉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

围绕全市主导和优势产业,市市场监管局支持和指导服务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和有条件的成长型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将自主知识产权或优势技术转化为国际、国家、行业标准。

其中,中国信科等单位主导制修订的《类人网络框架》等10项国际标准,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导或实质性参与制定的《耐火泥浆》《地理空间观测平台及传感器资源元数据》等85项国家、行业标准,显著增强了市场主体国际、国内标准话语权,提升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我市本年度共制定省、市地方标准23项,其中,《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总则)》《武汉市民码编码与应用规范》《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等市地方标准,为促进我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建设以及养老服务等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5个,其中,武汉电气行业协会发布全市首个“武汉名品”认定团体标准,开展对标达标提升,因成效突出,成功申报省级标准化示范提升项目。市社会福利院已建立包括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以及岗位标准体系的总体标准体系,基本完成了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据介绍,目前,今年全市在建的4项国家级、8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也在顺利推进。

标准化服务向基层站所延伸,提升城市标准整体创新和供给能力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我市举行纪念第53届世界标准日暨标准化业务培训会,将我市标准化工作向基层站所延伸,进一步推动提升全市标准创新能力和供给水平。

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城建交通,标准都为我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标准化业务培训会上,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三名标准化工程师向晓雪、任雯菁、陈铎,就团体标准基础知识、对标达标工作流程以及团标、企标、商品条码随机抽查工作等内容,向各区市场监管、标准化技术机构和一站式质量服务站标准化工作人员进行了讲解。

参加培训会人员表示,通过这次培训,增长了标准化知识,在今后指导服务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化试点示范等工作中,将把学到的内容落到实处,为我市标准化改革创新贡献力量。

标准化工作向基层站所延伸,这是武汉市推动全域标准化深入发展的有力举措。

市市场监管局要求,全市市场监管、标准化技术机构和一站式质量服务站标准化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激发标准化工作活力;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代再霞)

标签: 知识产权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