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环球热闻】湖北2022年再增10.3万个公共停车位

时间 2022-10-23 09:48:29 来源:央广网  

武汉东湖高新区九峰街明畅里社区公共停车场。为解决周边停车难、占据消防通道等问题,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支持下,光谷交通公司合理利用社区土地资源改建成3层立体机械式停车库,将原有的85个停车位拓展至209个,取车也方便快捷,并确保“生命通道”的畅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武汉江夏区中央大公园生态停车场(二期)新建55个新能源车充电车位投入使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邓玉丰

10月19日从省住建厅获悉,继去年新增10.58万个公共停车位后,今年我省再次推出10.3万个公共停车位。

求解停车难题,各地有着怎样的新招,又有着怎样的探索?

建、挤、改、调,“八仙过海”增车位

“停车难、停车慢”是困扰群众出行的一大难题,省委连续两年将公共停车泊位建设纳入省级实事项目清单。年初,省住建厅与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推动湖北省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实施方案》,7月份,省住建厅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通知》,指导各地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强化联动配合,想方设法加大公共停车泊位供给。

建出停车位,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商圈、医院、学校等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区域,加大政府投资建设力度,武汉市政府投资35亿余元,建设泊位近1.4万个。

新建的商业综合体,超大规模的停车场成为标配。位于武昌武珞路与宝通寺路交会处武商梦时代,地下4层,设7827个停车位,让有车一族轻松实现停车自由。

武汉南四环,江夏区腹地,国内最大的永旺商业综合体项目在中秋小长假全面封顶,冲刺年底建成。该项目规划建设4700多个停车位,分别位于广场前、地下、A区一层、B区楼顶。停车场“上天入地”,是其特色,也体现出人性化特点。

“挤”出车位,充分挖掘城市停车空间资源,将闲置地块、边角地带等全面盘活、高效利用,“见缝插针”建设停车场。

“改”出停车位,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停车位建设,全省今年改出2.6万个地面停车位。在黄石市黄石港红旗桥社区枫叶山小区,居民支持旧改拆围,在仅19栋的小区中硬是改出120个停车位。泊位规划有序,车辆整齐停靠,社区居民直呼“清爽多了”。

“调”出车位,合理施划主次干道停车泊位2.1万个,宜昌、荆州等地联合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住宅小区等“错时停车”,提升现有停车位使用效率。

“车位已满,请等候空位。”近日,在宜昌城区隆康路南湖停车场入口处,2幅道闸前等候着即将进入停车场的车辆,不到1分钟,进场提示音响起,等候车辆迅速进入。在另一旁的出口位置,道闸自动抬杆,几辆离场车辆无障碍不停车,迅速驶离。“扫到车牌就可以了,不用扫码付费,省时又省事。”市民林先生欣喜地说。这是宜昌市停车惠民的一个缩影。

“扫码一次,全市通停。”去年9月以来,宜昌市全力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场景建设工作,用系统化思维解决停车难问题,充分发挥宜昌智慧停车优势,实现各类停车资源全面共享,下好停车管理一盘棋,进一步提高城市出行效率,改善人民群众出行体验,使宜昌从停车难逐步向能停车、好停车、快停车转变。

优化平台功能。以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应用场景为目标,对标宜昌“城市大脑”建设要求,升级换代市级智慧停车平台,开通车位查询、停车诱导、先离后付等便捷功能。城区315个停车场实现“先离场后付费”,从传统的扫码付费离场用时20秒/台次,缩减至3秒以内,大幅提升停车场通行效率。在此基础上开展“无杆停车场”管理模式试点,3个试点停车场实现“秒进秒出”,停车体验不断改善。

推进联网接入。制订停车场联网接入统一技术规范,联合商务、文旅、住建、卫健、国资、机关事务等市直部门及各区同步推进接入工作。针对联网系统开发、设施改造费用问题,制定稳企惠民专项补贴政策,缓解市场主体资金压力,加快推进社会停车场接入,为实现市级平台统筹停车资源打破数据“壁垒”。市级智慧停车平台向县市延伸,“一县一策”推动县市区停车场景对接,兴山、宜都、枝江、秭归、当阳、长阳停车平台已完成与市级平台对接,126家县市停车场已接入市级平台,全市停车“一张网”基本形成。

该市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市民使用“宜昌城市停车”APP。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2497个停车场信息全部录入智慧停车系统,1062个停车场18万个泊位实现“通停通付”。“宜昌城市停车”APP注册用户由去年同期的不足9万人增长到今年的21.5万人。

老城区、中心城区车位缺口仍然较大

车位的需求缺口究竟有多大?省住建厅城管执法监督处处长侯继光介绍,目前武汉市私人机动车保有量就突破了400万,达到406.3万辆,成为全国第八个汽车保有量突破400万的城市。武汉市停车位约有360万个。按停车泊位配比1:1.2计算,武汉市停车泊位缺口127万余个。

事实上,相当部分车辆在行驶中,可大大缓解停车难。7月,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交管局联合发布的《武汉交通规划动态研究》显示,该市5月日均在途机动车233.6万辆,恢复到去年同期的九成。据此测算,扣除行驶中的车辆,其余车辆仍存在停放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汉城区,停车泊位分布不均衡,老城区、中心城区泊位较少,新城区、远城区泊位较多。此种分布格局,加剧了老城区、中心城区的停车难。因为从工作、商务活动等行为看,老城区、中心城区泊位需求远大于新城区、远城区。

然而,由于老城区、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地块狭窄、权属多元,投资大、收益低,社会资本进入积极性不高。省住建厅城管处提供的一份初步统计资料显示,全省除武汉市外,从泊位数看,政府投资比重达42%,城投公司占20%,社会资本仅占12.7%。

从单价看,武汉平均每个车位投资至少10万元。省人民医院投资1300万元,兴建了130个垂直升降停车位,平均每个投资10万元。武汉市儿童医院投资4000多万元兴建163个地下停车位,平均每个约25万元,而每小时收费仅2元。

推动立法破解停车难题

为求解停车难题,宜昌市正在推进停车立法。

针对制度缺、统筹难、空档多、效率低等问题,宜昌市城管委协同各部门制定停车法规,加强停车管理,以保障“停车有位、停车有序”。目前,《关于完善城区机动车停放服务差别化收费政策的通知》《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收费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已先后发布,《宜昌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草案)》已通过宜昌市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

另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随州市、武汉市和荆州市先后出台机动车停车条例或停车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从制度层面着手解决。

如,武汉市规定,停车设施建设遵循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统一规划、社会参与、有序建设的原则。市人民政府建立停车设施规划和建设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是本辖区停车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停车设施建设的相关工作。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