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全球资讯:五龙宫投龙水简搬到了盘龙城,这个展览汇集了全省150余件新出土文物

时间 2023-04-07 05:56:57 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6日讯(记者万建辉通讯员宋若虹)郧县人3号头骨的秘密、石家河的辉煌往昔、长江以南最大的西周城址、皇家道教宫观的恢弘气象、明代学子的多彩生活……日前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临展厅开展的“湖北省2022年度考古工作成果展”,精选了去年全省田野考古发掘出土文物150件(套)。这些文物之前只能通过全省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看到照片,这次可以亲眼目睹百万年到数千年前器物的真容了。

湖北省2022年度考古工作成果展。 记者万建辉摄


【资料图】

郧县人生活在犀牛、大象与鹿群出没的地方

展览分远古家园、文明肇兴、先秦寻踪、汉风遗韵、大明风华5个单元,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展现湖北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特征。策展人沈美辰说,150余文物浓缩一部湖北通史,这是全国首个以省域年度考古工作为主题,首次集中湖北全省最新考古发现,讲述千湖之省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展现荆楚考古成果与风采的展览。

湖北省2022年田野考古发掘遗址示意图。 记者万建辉摄

4月6日下午,记者走进展厅,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与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相伴出土的动物化石和石器。去年5月,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在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发现,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令世界瞩目。在3号头骨化石附近还出土了犀牛头上颌骨化石、剑齿象臼齿化石、鹿科头骨化石、大型猫科动物上颌化石。除动物化石,玻璃展柜中还展出了打制石手斧、砍砸石器,这些石器像自然破损的石头,没有磨制痕迹。

策展人沈美辰(右)、程酩茜向记者介绍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相伴的动物化石和石器。 记者万建辉摄

沈美辰介绍,百万年前的郧县人使用的石器,石料有脆性、硬度高,便于砸出尖刃,一般用来割树木,割动物皮肉。从出土动物化石来看,郧县人生活的地方有犀牛、大象与鹿群出没。鹿可能是郧县人猎捕的对象,而它们自身又是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捕食的对象。

玉璇玑、玉组件等饰物,传达着古人的审美趣味

玉璇玑。 记者万建辉摄

一件保康穆林头遗址出土的玉璇玑,看上去像一只白色手镯,又像旋转的飞轮,它来自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高等级墓葬。沈美辰分析,旋转状的玉璇玑可能是先民对海风、海水的模拟,此类玉璇玑在环渤海地区,尤其在山东沿海出土多,在湖北较为罕见。它多出土于女性墓葬,通过穿绳,可以挂到脖子上,也可以系在腰间,体现了新石器时代先民的审美趣味。

玉组件。 记者万建辉摄

沈美辰说,开荒原野、农耕定居,新石器时代人们的足迹如繁星遍及荆楚大地,石家河及周边、屈家岭遗址、保康穆林头遗址、襄阳凤凰咀遗址等是聚落考古的重要阵地,湖北考古人努力追索着这些蛛丝马迹,探寻文明起源的故事。

当阳九里岗北木岗墓地遗址出土玉组件,红色、褐色、黄色,从小到大排队,每一个小玉石都有孔,参观者很容易看出它们可以用绳子串起来。古人把它挂在腰间,走路可以发出清脆的响声,以此可以控制走路的节奏。苏家垄遗址出土的西周鞋形铜斧、铁斧、石范,小巧可爱,它可以证实曾国曾有本地金属铸造的能力,苏家垄遗址所在地也被推断为曾国的国都。

锡壶。 记者万建辉摄

去年,湖北省考古院在咸宁赤壁发现西周大湖咀遗址,出土各类文物标本200多件,其中出土的锡扁壶年代约为春秋早中期,锡壶中锡含量约92.7%,纯度之高在同时期文物中极为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铸造工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这件壶面氧化为灰黑色的锡壶近在记者眼前,商周时期盛行青铜器,以锡为主要金属原料的器物极其罕见。据说刚铸造出来的锡壶是银白色,用来盛酒或盛水。

8块画像砖,反映汉代对弈、乐舞、狩猎等广阔社会生活

仿铜陶礼器。 记者万建辉摄

眼前一排青铜器,工作人员提醒,这是战国楚文化的仿铜陶礼器,它来自钟祥陈家畈遗址。这批陶制礼器的表面,由红砂和黑炭组成的图案还隐约可见。战国时代,周礼早已被诸侯抛弃,天子九鼎八簋的礼制,各国都敢僭越,各类礼器在各国普遍铸造。

襄阳东王家巷遗址墓地出土的东汉陶狗,趴在地上,竖起双耳,张大嘴巴,似乎在对着人叫唤,憨态可掬。据称西汉开始,陶俑陪葬已经出现,当时还有木俑,而始作俑者,是秦始皇,秦始皇兵马俑即是证明。这也表明古人丧葬观念的变化,到两汉,人们视死如生,把许多生活用品以甬的形式陪葬,而春秋战国时代,人们陪葬的多是青铜器等真实器物,以凸显等级地位,此前的商代流行以活人陪葬,到魏晋时代官方又提倡薄葬。

陶狗。 记者万建辉摄

不同时代也流行不同的器物。展览展示了东汉墓葬出土的8块画像砖,砖上以浮雕形式展示的对弈、乐舞、狩猎、击鼓等画面,生动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而两汉后的朝代,画像砖很少出现,似乎又不流行了。

东汉画像砖。 记者万建辉摄

五龙宫遗址出土的明代文物,形成一个独立的环形展区。该遗址出土的“水简”(发现于水井的石刻),也搬到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高约两尺,其上刻字清晰可见。这件“水简”,是全国首次发现的明代皇帝敕命的“投龙简”,反映了明永乐皇帝命令道教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在武当山举行“金籙报恩延禧普度罗天大醮”的历史事件,是明代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进行祭祀的重要实物。

五龙宫水简。 记者万建辉摄

潜江代滩李氏家族墓出土成套的服饰,再现了一个家族的发展脉络。展览展出了墓主菱形(螭)龙纹圆领对襟衣、香囊,香囊上绣有吕洞宾、汉钟离图案,生动传神。一旁展出的丝质手帕,保存完好,其上绣出的文字清晰可辨,据称出土时这只手帕是从香囊中取出的。

潜江代滩李氏家族墓墓主上衣和腰带。 记者万建辉摄

【编辑:丁翾】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