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5日讯 今年继续抓好“公益急救知识培训”,构建“10分钟医疗急救圈”,可在社区建设小型公共药草园……1月4日,三位医卫战线的市人大代表做客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为市民健康出谋划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市人大代表吴丰华(左)、市人大代表王高华(中)、市人大代表黄晓东(右)做客长江访谈。 记者何晓刚 摄
市人大代表王高华:
今年继续抓好“公益急救知识培训”
去年1月,市人大代表、湖北省人民医院院长王高华走进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面向社会作出如下承诺:“我承诺,湖北省人民医院将为武汉市范围内的机场、地铁、高铁、大型车站、大型酒店等公共场所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免费的AED操作培训,将通过免费培训让大家‘敢用会用善用’自动体外除颤仪。”
一年过去,王高华再次走进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介绍了一年来所做的各项工作。去年两会结束以后,第一时间在医院组建了急救培训团队,团队由32名专家和180名护士构成,分成五个小组。一年来,深入机场、高铁、地铁、酒店、学校、商场、幼儿园、养老院等各类大型公共场所,为一线工作人员把手教授心肺复苏术(CPR)、一对一指导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操作,培训了23个场次,培训人员达2000多人。培训只要满足50个人的团队,向医院提出申请即可。
“这项活动我们将会持续的继续下去。”王高华说,今年将继续抓好“公益急救知识培训”,作为医院的一项长期的公益活动。急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急救的设施,第二是急救的知识,第三是急救的意识。通过培训,真正实现三位一体。
王高华现场展示了AED操作培训方案、AED设备培训教材等资料。“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持续推广下去,把人民医院的优质的医疗资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做好服务。”
市人大代表黄晓东:
构建“10分钟医疗急救圈”
“公立医院是卫生服务行业的主力军,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卫生事业发展的好坏。”市人大代表、武汉市第三医院院长黄晓东建议,健全公共卫生的服务体系,实现可及性和均衡性。以前提倡15分钟医疗圈,后来提倡到12分钟医疗圈,下一步通过各方努力力争提升到10分钟医疗圈。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对于心梗、脑梗等危急重症患者来说,哪怕只是一分钟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黄晓东说,作为医疗机构要打通每一个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提升医疗救治水平。医院要对整个救治环节不断打磨、不断优化,打造出一条畅通的急救绿色通道。针对每一个救治环节,形成标准流程,每一分钟都精打细算到极致。通过培训建立同质化的院前急救单元,统一早期诊断标准,早期识别危急重症,及时向医院发出预警,节省院前的每一分钟。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过去主要重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忽略了预防筛查以及下游的康复和科普。”黄晓东建议,公立医院不仅仅提升诊断和救治的能力,而且还得向上游和下游进行辐射,打造全链条的救治模式,做到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
市人大代表吴丰华:
可在社区建设小型公共药草园
“湖北省的中药材具有天然优势,种中草药植物比传统花木具有更高的空气净化效果。”市人大代表、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吴丰华建议在社区建设小型公共药草园。
吴丰华通过调研发现,中国有丰富的中草药植物,大量的中草药植物也被用于园林设计。种中草药植物比传统花木具有更高的空气净化效果。相关研究证明,与普通绿化植物相比,使用中草药植物可降低碳氧化物含量8%,硫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含量12%,固体粉尘含量约20%。中医药材是传承中医文化的基础之一。
吴丰华说,湖北是神农氏的故里,也是李时珍的故乡。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并积淀了一批地道药材品牌。湖北地处中国南部向北部暖温带过渡地带,又是中国东部平原向西部高原的过渡地带,生物区系具有南北交汇、复杂多样的特点,是中国重要的生物资源天然基因库,中药资源极为丰富。
吴丰华建议,组织园林设计及中药材种植专家编著《中药材进院品种推荐书》,在社区口袋公园、小区等可惠及民众地区试点,开辟中药材种植园并合理推广。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徐佳 秦璟)
【编辑:丁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