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最新官方数据称,11月23日,全国新增本土“3927+27517”(确诊+无症状者)。这是近期全国本土病例首次超过3万例,也是连续9天超过两万例,刷新近7个月以来的新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截至22日,全国日增本土感染者连续8天涉及31个省份,其中日增百例以上的省份多达25个(含无症状者转确诊病例)。
用多地官方的话来说,当前出现了“三年来最严峻复杂的局面”。
受此影响,近段时间以来,广州、北京、重庆、郑州、成都、武汉等多座超大、特大城市的防疫措施都有不同程度升级。
但要说具有某种信号意义的措施,还是来自上海。
01
11月22日晚,上海发布通知,自11月24日零时起,来沪返沪人员不满5天不得进入指定的公共场所,同时在“落地检、三天三检”的基础上,第5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当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53例;23日,上海确诊病例数为“9+58”。这个数字放在当前的大形势下,应该说并不算很突出。
但是,上海的最新措施,较之前明显有大幅度强化。
首先,外地入沪人员需要从过去的“三天三检”变为“五天四检”。
其次,在健康码“来沪返沪不满5天”的标记提示未被取消前,来沪返沪人员不得进入餐饮服务(含酒吧)、购物中心(含百货店)、超市卖场、菜市场、美容美发、洗(足)浴、室内健身、歌舞娱乐、游艺厅、网吧、密室剧本杀、棋牌室等公共场所。
这项措施虽未包含不得乘坐公共交通,甚至据说还专门给迪士尼乐园开了个口子,但其实已经比较接近“居家健康监测”状态了。
根据官方说法,这些举措是为了“加强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但其真实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提升对外省进入人员的排查监测力度;二是,措施升级后,如果不是“必要”,恐怕很多人都不会轻易入沪了,由此将大为压缩外省人员的流入量。
说白了,就是八个字:强化排查,减少流动。
02
按理说,原本包括上海在内,很多城市对外来人员执行的“落地检、三天三检”政策,已经算是比较严厉了,而看起来疫情并没那么严重的上海却突然再升级,一时间让很多人惊讶。
不过,更让人意外的是,一夜之间,“上海模式”就遍地开花了。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4日下午,全国至少已有,合肥、南昌、三亚、郑州、哈尔滨、长沙、西安、深圳等多地推出类似管理措施。
当然,各地的程度会有些许差异。比如,深圳是“三天三检三不(不聚会、不聚餐、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成都是“三天三检”,在第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具后可有序流动,但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前往酒吧、歌舞厅等重点公共场所;
南昌是抵昌后落实“三天三检”(含落地检),但入昌未满5天人员,不得进入餐饮服务、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
另外,在能否乘坐公共交通方面,不同地方的举措也不一样。像上海、成都都未禁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合肥、西安、沈阳等明确不得乘坐公交、地铁等。
总的来说,以上海为代表,越来越多的城市,尤其是以省会、中心城市为主的大城市,对于外省进入人员的防控措施在明显升级。
这本质上就是要通过降低大城市的“流动性”,来提前防范疫情的爆发风险。
注意,关键词是——大城市。
10来天前,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谈到“二十条”的执行时提到,当前防控的重点仍然还是人口密度比较大,人口集中的大城市,难点是这些措施怎么样落实好。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上海模式”的出现,应该就是对上述判断的一种“回响”。当然,这是不是全部的“回响”,尚待观察。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五天四检”及对出入公共场所更严格限制的开启,当前大城市的防控走向,不仅未如之前“二十条”刚发布之时,大家所期盼看到的变化,反而在朝另一个方向调整。
在之前的文章中,西部菌曾提醒,对于“二十条”在执行上的“复杂性”,要有更多的心理准备。现在来看,这个判断是没有被“打脸”了。
03
大城市不仅人口流动性大,而且人口基数大,常住人口动辄上千万乃至超两千万。在现有的防控目标和标准下,这些城市一旦出现大面积爆发,显然会将防控推向更被动的状态。
之前的上海,目前的广州、重庆、郑州等,都在说明这一点。
并且,目前一个更为复杂的情况是,多座超大、特大城市同时进入某种“紧张”状态。
如西部菌粗略统计,截至24日下午两点,单日新增超200例(确诊+无症状者)的“大城市”(中心城市)就至少有:
广州、北京、重庆、郑州、成都、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呼和浩特、济南、佛山、武汉、西宁、兰州、西安、天津、乌鲁木齐等——占据省会城市(直辖市)数量的一半以上。
可以预期,为了防止同时出现更多的“广州”、“重庆”,未来一个阶段,将会有更多的省会城市(直辖市),或人口千万级城市,跟进“上海模式”。个人、企业,可能得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这些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都较大,作为中心城市,跨区域的社会流动性本来是刚需。尤其是放在当前冲刺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阶段,社会“流动性”不得不再次削弱,影响可想而知,且这些影响还难免波及所在区域乃至全国。
不过,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当前最关心的或许就是,这一波冲击到底会持续多久?事实上,在一些城市,部分居民的心态已经在发生微妙变化。
一批城市纷纷提前升级防控措施,能够发挥预期的作用吗?据说,重庆已提出要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实现社会面清零。
就时间看,确实是很紧迫。目前,2022年只剩下不到40天,距离春节也仅有60天。
过去两年的春节,多数地方都算是比较“平稳”,今年春节会更好吗?会又是“就地过年”的一年吗?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