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鲍晓宇 郑建超
身体虽然很好,但看到遗体捐献的相关宣传后,毅然去签订遗体捐献协议,为促进中国的医学事业发展作贡献。10月28日,在湖北十堰市定居的荷兰男子Monfils来到湖北医药学院签订遗体捐献协议,决定在去世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湖北医药学院,做医学生们的“大体老师”,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这是十堰市首例外国人申请遗体捐献。
【资料图】
Monfils
11月2日,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Monfils说,他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几十年,中国人民非常友好,他是中国湖北十堰女婿,他热爱中国,喜欢中国文化,喜欢中国美食,所以特意找了个中国媳妇,退休后跟妻子一起回到妻子的家乡十堰市定居,用这种方式作为对中国的一点回报。
Monfils在捐献协议书上签字
荷兰男子十堰签订遗体捐献协议,为当地遗体捐献首个老外
满头银发,脸上一直挂着微笑,Monfils给人的感觉很亲切。但当极目新闻记者提出采访的要求时,Monfils却严肃地拒绝了,“这完全没有必要,这是很正常的小事情,我只是把捐献表格填好签字就可以了,完全不用过度宣传。”
最终在他的夫人刘女士的帮助下,Monfils才勉强接受了采访。
“人去世后大多选择火葬或土葬,那为什么不可以将身体捐献出来给医学生们用于研究?况且现在还有很多疾病还没有好的治疗办法,通过研究遗体可以解决很多医学难题。”Monfils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前段时间看到了遗体捐献的相关新闻,受到启发,决定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妻子刘女士的想法与他一致,她也有遗体捐献的打算。
湖北医药学院形态学实验室副主任、十堰市遗体捐献负责人李勇介绍,Monfils是十堰第一位申请捐献遗体的外国友人,为此他们专门从十堰市红十字协会打印了英文版的捐献协议书。
李勇告诉极目新闻记者,Monfils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他在填写捐献表格时,写得非常认真,一笔一划,字迹工工整整,就像是印刷上去的一样。
Monfils与工作人员合影
曾长期资助非洲困难儿童
Monfils是荷兰的一名化学工程师,受总公司指派,先后在中国台湾、香港、南京、上海等地工作。
Monfils的妻子刘女士是湖北十堰市人,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市一家外企工作,在那家公司里与Monfils相识、相爱,并于2005年步入婚姻殿堂。
结婚第二年,他们有了宝贝女儿。2012年,Monfils退休了,由于女儿要上小学了,刘女士希望孩子能在家乡十堰学习,想回十堰生活。就这样Monfils跟随妻子和女儿来到十堰,这一住就是10年。
“十堰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这里的人都很友好,我很喜欢这里的一切。”Monfils说。
刘女士介绍,Monfils非常善良,对待所有人都很和善友好,并且在退休之前,每个月都拿出一部分收入捐给非洲的困难儿童。
同时,Monfils的生活很简朴,他讨厌浪费,一碗蛋炒饭,他都可以吃两天,吃饭对于他来讲,只要不饿就行。刘女士介绍,丈夫Monfils生活很自律,平时很喜欢阅读,还喜欢足球和乒乓球。
十堰每年有数十人申请捐献遗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说,现代医学离不开解剖,解剖离不开遗体。但在传统习俗的影响下,很多人对遗体捐献存在疑虑。目前,医学院校普遍遗体紧缺。
李勇介绍,为此,湖北医药学院组建“巨鲸落·万物生”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遗体(器官)捐献文化的传播、传递及传承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开展遗体捐献(器官)文化宣讲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宣传受众达50000余人次。
随着人们观念转变,近两年湖北医药学院收到的捐赠遗体申请数在不断增加,去年更是有54人申请,远超以往。而今年已有30多人签订捐献协议。
“遗体捐献者是医学生的‘无语良师’,对医学发展、对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要让医学生感恩遗体捐献者、尊重生命的伟大价值,也要让学生敬畏生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用爱心和奉献让生命延续。”湖北医药学院姚柏春教授说。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