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专家手记︱经历了长江之源的风雨洗礼,感知史前鄂青鄂藏先民英雄般的文化交流

时间 2023-08-13 12:07:23 来源:腾讯网  

专家手记︱经历了长江之源的风雨洗礼,感知史前鄂青鄂藏先民英雄般的文化交流

2023年7月28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探访西藏博物馆时,陈树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王筝 摄

■ 陈树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青海段和西藏段探访团特邀专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

我从事文物考古工作47年,纵览山水和名胜古迹无数,但一直未能走进青藏高原,探访那里的“神秘”文化。幸运的是,今年7月下旬,我应湖北省文旅厅及长江网之邀,参加了“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青海段和西藏段的探访活动。虽然事过旬余,所探访的两件事情难以忘怀!


(资料图)

人生最深刻印象,莫过于挑战自我。7月中旬,长江网张萌通知我赴此次文化探访活动,前后往返12天。我欣然应允,但心里倍感压力。家人和几位好友得知后,不约而同纷纷提醒我年近64岁,赴青藏高原会有严重高原反应,或许中途返回。我听后不以为意,心驰神往,决定迎接挑战,不辱使命。女儿则从网上购买一盒红景天药粉,嘱我天天泡水喝,以此补气清肺,改善血液循环。探访团的随行工作人员冉珮,在新建的微信群中提醒大家,带足衣物等必用品及注意事项。这些都给我增强了完成此次文化探访之旅的信心。

2023年7月21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探访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历史文物展”展厅,陈树祥接受长江网记者采访。王筝 摄

7月20日,探访团从武汉天河机场出发,到达“西海锁钥、海藏咽喉”青海省西宁市。翌日,在文化与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相关领导的指导下,鄂青两省文旅厅举行了隆重的青海段探访启动仪式,西宁市民竞相在活动打卡装置前拍照、留影。随后,探访团根据制定的线路,开始了青海段的探访行程。

其实,探访活动十分辛苦,尤其是面临高原缺氧的考验。我们乘坐大巴车,穿越了唐蕃古道上的日月山,探访了格尔木市的长江源村,穿过可可西里、翻过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等。有时候,日行数百公里,车行10—12小时。一路前行,因道路不平,大家在车子的颠簸行进中均感身体不适。随着海拔越来越高,大家不间断使用便携式瓶装高压氧,仍有多数团员在车中晕晕浅睡,有的呕吐。车窗外高原风光无限,尚不能吸引大家过多的欣赏。

可敬的是,长江日报的记者们,白天随车颠簸前行,一路采访打卡;夜晚,他们在酒店整理釆访素材、影像资料,撰写探访文章,及时传给后方,次日见网、见报,网友点赞、留言无数。

记得7月23日20时许,在海拔达4600多米的长江源头沱沱河畔的酒店住宿之时,探访团多人出现较严重高原反应,便携式瓶装高压氧不能离身。我虽然表现乐观,但经随团陶医生的检查,身体出现血氧极不正常、血压升高和心跳过快等症状。王刚、张祥与陶医生见状十分担忧,便联系酒店经理扛来一个医用氧气瓶给我使用,使身体不好症状得到缓解。

翌日下午,为了在长江之源的沱沱河畔做好现场直播,王刚等带领身体稍好的团员去现场作各种准备,我也是打起精神一同前往。只见天地之间,天空蔚蓝,白云朵朵;沱沱河水色如血液向东流淌。河之两岸广袤沙地,绿草红花盎然生机,惟不见牛羊,这是为保护长江源头生态环境,作出禁牧之举。沱沱河上的青藏铁路长江源特大桥上,不时有火车驶过;附近不远的青藏公路沱沱河公路大桥上,往来车辆川流不息。好一幅江源人与自然和谐交融图景!

2023年7月24日晚,长江源沱沱河畔,陈树祥接受长江网主播的直播采访。王筝 摄

当晚近8时许,大家走进沱沱河北岸准备直播。这时,南边天空乌云翻腾,并快速漂向直播采访地。顿时风雨交加,气温骤降,沱沱河变得波涛汹涌,向东湍流。天公不作美,仿佛在告诉探访团,水是生命之源,万里长江源头的主要水源,就是这样形成的。

风卷着雨,向我们袭来,雨伞被吹翻,衣服被淋湿。但现场直播采访时间已定于8时,不容耽误,长江网年轻主播李沁雪、摄像师王海、摄影师王筝、我,与全体参加采访的人员,面对风吼雨急,氧气稀薄,迎难而上。大家在王刚的现场指挥下,有序进入角色,开始了直播。一幅力挽狂澜、人定胜天,歌颂长江之水源、长江生态与长江文化的声音和场景,形成一段段十分壮观的直播片段,穿越万水千山,展现在全国各地的观众面前。

2023年7月24日20时50分许,参加完长江网在海拔4600米的长江源沱沱河畔的直播回到所住酒店后,探访团成员张祥帮助陈树祥使用医用氧气瓶。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王刚 摄

半个小时的现场直播,展现了探访团队站在长江最高源头,用最强劲的拼搏之力、发出了最富感染力的声音。屏前观众眼睛湿润了,网上点赞如潮,我也被长江网这个团队和自己深深感动。

探访之前,吾对青藏高原文化了解不太多。为了能与青藏地区文物专家交流,配合完成釆访任务,便广览资料,做日记,进行多天“充电”,拓宽文化视野。

青海省博物馆、西藏博物馆、日月山、卡若遗址等文化点位,展览出丰富多彩的羌藏文化,充满感染力和震撼力。让我欣慰和惊奇的是,一些有着古代荆楚地区文化的文物元素不断映入眼帘。

2023年7月28日,在西藏博物馆门前,西藏博物馆展览部主任、文博研究员吉如·巴桑罗布(右二)与陈树祥(左二)交流。王筝 摄

具体说来,西藏博物馆展出的藏北地区调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的石片、刮削器等,与湖北荆州鸡公山遗址出土的同类相近。青海省博物馆展示一批距今四五千年的马家窑文化出土陶器文字符号,有的与距今六千多年的湖北秭归柳林溪遗址一批陶器刻划文字、符号相同相似。拉萨曲贡遗址出土一批距今三千多年的磨光黑陶器,其磨光技艺在距今六千年的江汉平原油子岭文化就发现了,并传承至四五千年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藏东昌都卡若遗址发现的半地穴房子的红烧土技术和复原门廊建筑结构,与同时期的湖北房县七里河遗址石家河文化房屋(编号F8)酷似。卡若文化揭露和复原一处井干式房子,在长江河谷地带如鄂西南土家族传承创新为吊脚楼。

这些出土文物说明,早在距今三万年至四千年,长江上中游的荆楚地区与羌藏地区,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两地部分文化与符号却相近,或酷似,尽管年代有差异,这可能与文化发明、传播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性,但文化交往和交流尚未中断。

2023年7月30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探访西藏昌都卡若遗址时,陈树祥接受长江网记者采访。王筝 摄

明清时期,藏地文化实物在鄂地多见,如钟祥发掘的明代梁庄王墓出土了密宗的金质大黑天神像等等。此外,“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了西海盐(今茶卡盐)、藏红花(亦称番红花)等药用价值。因此,我常常驻足展览文物前,情不自禁地向探访团成员、长江网记者们讲述自己的见解。

“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生动阐释了“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正在深化人们对于长江流域的文化共识与文化认同,不断推动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发掘长江文化时代价值,坚定长江文化自信,也一定会吸引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和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编辑:王戎飞】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