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救命神器”为呼吸衰竭患者抢回生机,给受伤的肺一根ECMO“拐杖”,它能创造奇迹

时间 2023-08-02 23:05:24 来源:腾讯网  

“救命神器”为呼吸衰竭患者抢回生机,给受伤的肺一根ECMO“拐杖”,它能创造奇迹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张全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武汉市肺科医院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24小时待命,用“RICU(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终极武器”,挡在“死神”面前,为急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筑起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是由重症医学科的精兵强将组成的“肺我膜属”ECMO救治小组。

虽然对于ECMO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但ECMO究竟是什么?为何能将重症患者从死神手里拉回来?它的原理是什么?日前,本报特邀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明做客“市民有约·楚天名医大讲堂”,与重症呼吸疾病患者和家属们聊聊ECMO,这个RICU里的“终极武器”,是如何力挽狂澜,屡创生命奇迹的。

【专家名片】

姓名:胡明

职务职称:主任医师、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重症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重症分会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分会常务委员。荣获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2020年中国好医生、2021年武汉楷模等荣誉。

擅长:从事危重症诊疗二十余年。擅长呼吸危重症、重症结核诊疗;机械通气应用;人工膜肺使用;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救治。参与、主持多项国家及省市课题,发表SCI文章23篇。

用好肺的“拐杖”,赢回“起死回生”的时间

胡明介绍,近些年,ECMO一词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ECMO中文名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这是一种用于为重症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体外呼吸与循环辅助的生命支持技术,通过体外设备全部或部分替代肺脏功能,维持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脏器的组织氧合及血供,为疾病治愈或器官功能恢复争取时间。

即将出院的患者为胡明送上鲜花

“ECMO的作用主要是维持生命,而不是治疗。”对于ECMO的理解,胡明形象比喻称,ECMO就是肺的拐杖。“腿断了走不了路,就用拐杖支撑着走,让断腿暂时休息。肺也是如此,肺被病毒等病因‘打晕打残’,需要让它先休息。ECMO则暂时来‘代班’,帮助部分患者的肺获得喘息之机。”胡明说,肺在医生的帮助下重新自我修复,最终成功“返岗”,从而挽救了以往没有办法救治的生命。在使用该设备的过程中,患者的原发疾病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本身心肺功能是否具有可逆性才是最重要的。

抓住“救命稻草”,最佳上机时间窗只有2-6小时

“ECMO是救命稻草,但也绝非万能,还需要考虑到疾病的可逆性、进展程度、患者经济状况、ECMO团队配合等多种因素。”胡明进一步解释,ECMO作为临时“人工肺”,肺、脑脏器功能有可逆性是使用ECMO治疗的首要条件。具体来说,ECMO应用的呼吸辅助适应症,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严重的哮喘、大气道阻塞等,经传统治疗肺功能无法改善,且不能满足机体气体交换的需求,只要肺部病变可逆,都可尝试使用。

让患者在对的时间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也至关重要。2019年,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引入ECMO;2020年时,7台ECMO见证生命救治奇迹。三年来,经历了54例患者、19200余小时的ECMO操作历练,胡明团队探索出了帮患者抓住、抓牢,这根“救命稻草”的精准时机。胡明说:“在合适的时机用上ECMO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但这关键的窗口期其实只有2-6小时。抓住了这个窗口期,后期的救治效果和成功率会大大增加,否则活下来的难度会成倍增加。即使存活,生存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通俗地说,判断这个时机的主要有四个指标:一是,氧合指标;二是,二氧化碳指标;三是,酸中毒指标;四是,休克指标。而这四个指标背后,关联着复杂的重症医学知识、技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孜孜探索和科学创新。

坐稳“生命之车”,靠的是驾驶团队的综合能力

今年初,一位76岁的新冠感染患者在经历了35天的ECMO救治后,成功闯过重重险关。胡明说,ECMO的救治过程,如荒原中驾车,不仅需要ECMO团队有驾车技术(基本能力),更有导航技术(预判能力);遇到障碍,还有开山、架桥的技术(处置突发状况的能力),只有充分预判,精准应对,解决一个又一个凶险状况,才有可能陪患者安全到达终点。

胡明解释:“就算在正确的时间搭上了‘生命之车’,也仅仅是刚起步。”一路上,患者还会遇到各种病毒、病菌的混合感染,都是难关险阻;另外,对管路维护、出血/凝血功能、器官衰竭的监测、预判、处置等,随时都在考验“生命之车”司机的车技。

“和开车一样,预判是关键。”胡明说,开车要提前预判路况,ECOM救治也一样,简单的重复“发现-应对”的过程并不能完全挽救患者的生命,更需要有经验的医护团队能提前预判、规避。

靠着这根“救命稻草”,患者的受损的肺得以休养生息,为医生针对原发病精准施治争取时间。然而,抓住了“救命稻草”还有摆脱泥潭的最佳时限,对于大多数ECMO患者而言,2至3周的ECMO治疗如果无效,后续死亡风险会呈几何倍数增高。超过28天的长程ECMO,其预期死亡率高达75%-95%。

事实上,35天早已不是胡明团队对ECMO救治时限的突破。2021年5月,一名危重症肺炎孕妇在使用ECMO长达88天后,成功击败病魔,创造了孕妇使用ECMO时长的世界罕见纪录。生命奇迹的背后,是这3年多来,武汉市肺科医院“肺我膜属”ECMO救治小组经过近60台次ECMO救治过程的锤炼,掌握了成熟的技术手段,以及敏锐的预判能力和正确的临床应对策略。

(图片由武汉市肺科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