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2日讯(记者周锐通讯员钟小平)22日下午4时30分,新洲区阳逻四小五(7)班牛挑一同学走进自己的“新家”唢呐班,开始训练。她是全校学生中的“唢呐第一人”,以前学笛子的她因学校乐团演出而成为唢呐“突击队员”,从此爱上唢呐。这学期学校新设了唢呐班,招新15人,牛挑一成了大师姐。
(相关资料图)
牛挑一这个名字是奶奶起的,寓意万里挑一,也表达了奶奶对孩子的珍爱之情。
牛挑一是一个内向的小姑娘,上幼儿园时看到家里一个长辈吹笛子,她小小的心灵就埋下了喜欢民乐的种子。在阳逻四小上二年级时,她看着哥哥、姐姐们学习乐器,眼神中充满了渴望。
陶典老师在指导牛挑一。 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赵跃平 摄
“我问她是干什么的,她撒腿就跑。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又在门口躲着看。”赵跃平老师对牛挑一印象深刻。
“我问她是不是想学,她没吭声。从她渴望又纠结的眼神中,我看出她很喜欢民乐。”
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她进入了学校“笛子班”。后来,校民乐团要参加区艺术节的比赛,需要一个唢呐演奏者,表现突出的她成了第一人选。经过一年多训练,她成功登台,也成了团里的“唢呐第一人”。
“自从学习乐器后,牛挑一性格开朗了很多,在人多的场合也敢于表现自己,和班里同学的关系更融洽了,集体荣誉感特别强。”班主任陶慧君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牛挑一阳光自信,时不时在同学和家人面前露一手她的唢呐功夫。
学生们在练习古筝。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赵跃平 摄
据了解,阳逻四小曾是个生源流失严重的农村学校。学校明确了崇德、益智、雅乐、尚美的办学理念,把艺术教育作为四小办学特色,坚持“人人可参加,人人能参加”原则,公平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坚持了22年,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只要有乐器就可以参加器乐社团;每年学校都会抽出一部分资金为贫困生提供乐器。
赵跃平老师在指导郑薇同学。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赵跃平 摄
校乐团组建于2000年,由原来的三十几人,几只琵琶、二胡和一些打击乐器,发展到现在二胡、大提琴、琵琶、中阮、扬琴、笛子、唢呐、小号、萨克斯、长号、打击乐等组成的600多人的民乐、管乐两支乐团。
选择艺术特色立校道路之后,学校迅速发展,由一个学生不足300人的“小校”成了今天学生超过4000人的“大校”。
学生们在学二胡。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赵跃平 摄
学校开展民乐教育以来,收获了一座座金灿灿的奖杯,更润泽和丰盈了师生们的人生。2021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校长赵明告诉记者,在2022年的艺术小人才比赛中,阳逻四小的获奖率达到85%以上,一等奖数量名列全区小学第一。
【编辑:邓腊秀】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