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82岁进京领奖,何祚欢5分钟湖北评书留韵京城

时间 2023-02-21 15:55:16 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1日讯(记者冯爱华 通讯员刘甜甜)醒木一响,开口便是古往今来;提笔一捺,手下挥洒大千世界。21日,2021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遗馆)举行授牌仪式,当选者之一、湖北评书国家级传承人何祚欢,现场表演一段湖北评书,余韵悠长的湖广韵、节奏明快的对仗排比句,短短几分钟便抓牢全场听众的耳朵,给他们留下鲜明的湖北曲艺印象。

何祚欢在授牌前留影。长江日报记者冯爱华 摄

武汉人熟悉的“活着欢”何祚欢,自1963年正式成为一名专业的评书演员,登台说书已60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颁奖词中这样评述他:“立足本地风格,博采众长,形成了儒雅平和、书路宽广的艺术特色。他不拘一格,广收爱徒,八十高龄,仍坚守在湖北评书保护传承最前线……”而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一辈子做喜欢的事,值了。”


(资料图)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是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光明日报社承办的全国性非遗领域推选活动,在非遗保护领域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2022年6月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已对社会公布,何祚欢成功入选。

2月21日的仪式上,还公布了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位入围者名单。武汉推荐人选中,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非遗专家刘守华,汉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和颜两人成功入选。

和湖北评书一样,京剧有了湖广韵才好听

何祚欢获得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授牌。长江日报记者冯爱华 摄

跟北京评书、山东评书、河南评书相比,湖北评书的特点是什么?“那当然是湖广韵了”,何祚欢把时间拉至四大徽班进京,汉剧汉调融入京剧,留下了大量的湖广音。“湖广韵的表现方式是唱腔、说白里有很明显的托腔,余韵悠长。没有湖广韵,京剧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好听。”

跟京剧一样,湖北评书艺人也非常善于运用湖广语言的这种悠柔、曲调回旋,来组成大量的对仗句、排比句,听下来令人叫绝。湖北评书艺人也常常把这些东西作为吸引观众的卖点,比方说一段大的贯口下来,常常会在关键部分把它的韵律拉长,把当中最亮的声音亮出来,使得观众顿时一惊。这些技艺可说是说书艺人的撒手锏。

至今仍在创作,最高日更5000字

何祚欢获得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授牌。长江日报记者冯爱华 摄

20世纪40年代,何祚欢听着汉口评书艺人的书长大,“几百说书人,一个人就是一个小茶馆、一个茶馆就是一个小剧场,你说有多少书可听”。

时代发展,湖北评书随之不断变化。20世纪60年代,何祚欢成为专业说书人时,观众基本不听武侠故事了,转而想听革命故事,他讲的《红岩》一炮而红。而在当下,人们对评书故事的喜好也越发多元,有人想听《西游记》,也有人想听现实故事,这对说书人形成更高挑战。“说书人必须成为杂家,对众多题材都有掌握,我研究茶叶、研究围棋、研究武术、研究中医,不是因为喜欢,是为评书服务。”

82岁高龄的何祚欢自觉比30岁的年轻人还要忙,发表作品达700余万字的他,至今仍保持创作。“除了持续在写的武汉口述历史,还想写一写‘大巷口的大人物’,写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写他们的酸甜苦辣。写得快的时候,一天能写5000字。” 

漫长的艺术生涯靠什么信念支撑?何祚欢答得简单:“如果真爱一行,就会有摸不尽的新旧规律,一辈子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这一辈子都值了。”

为年轻人铺路,扎扎实实从基础教起

当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何祚欢对传授技艺给年轻人有了更多紧迫感。“我现在把自己像赶猴子一样地赶”,除了给自己的徒弟们讲课、教节目,他也给几个职业相声社的年轻人培训,日程满满当当。“我跟他们说,在北方相声里,相声、评书是不分家的,于是隔三差五给他们讲讲课,慢慢下来也有几年了。”去年讲到对联的规律、对联知识的储备,十几节课下来都收不住,何祚欢又在微信群里发“每日一联”,“5个月的时间,没有一天间断”。花这么大的气力,在何祚欢看来很有必要,“这是训练最基础的语言感觉,不管他们以后是上台表演,还是后台创作,都有助益”。

【编辑:姚昊】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