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大地》武汉乡村振兴周刊第062期|全球新消息

时间 2023-01-06 08:46:52 来源:长江日报  

■本版策划/李英波 统筹/贾蓓


(资料图)

■头条新闻

携手共建乡村美好生活

村民自拆院墙为湾里道路拓宽让路

(长江日报记者余康庭 通讯员谭远璧 王璐 吕巍)

昔日破旧低矮的小瓦房,变成了一栋栋齐整的“大平房”;曾经坑洼的泥巴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过去破败的村庄,村容村貌大变样,撷珠湖心建起了文化休憩长亭……在武汉乡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乡风更加文明,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基层治理更加高效,处处散发着无尽活力。

“将共同缔造活动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真正变‘你和我’为‘我们’,引领村民共同发力,携手绘就武汉乡村美好幸福生活新画卷。”对于乡村的蜕变,市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促进处负责人如是说。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跟随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工作组,前往蔡甸区桐湖办事处瓦渣堡大队、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实地探访“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湾美丽蝶变背后的生动故事。

蔡甸区瓦渣堡大队

党建引领夯实共同缔造主心骨

1月3日,在蔡甸区桐湖办事处瓦渣堡大队,不少村民围在大队支部旁的公示栏前,查看大队志愿服务队报名方式,了解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政策。

近来,瓦渣堡大队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契机,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议事亭会、屋场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拟对乡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在得到村民们的广泛支持后,大队党支部又讨论制定出环境卫生评分细则、标准,并商议以积分档次兑换相应生活物品的方式,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改造的热情。

瓦渣堡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庆贵(左二)和村民、村干部商量村湾环境改造事宜。长江日报记者余康庭 摄

如今,村民们自己评选出了乡贤理事会、民生服务代办服务队、文化体育活动队、助农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组织,实现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乡村自治体系。“同时,我们依据村湾分布,建立党员中心户制度,团结带动村民参与到村湾事务管理、项目建设等工作中来,将党的工作落到每户村民家中。”瓦渣堡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庆贵说,大队还对乡贤能人全面摸排,建立大队后备干部及乡土人才信息库,鼓励引导“五老”、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参与村湾日常管理及志愿服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当时就是觉得共同缔造这么好,我们老百姓也要积极参与。周围环境变好了,我们自己也住得舒心。”参加过几次村民代表大会和议事亭会之后,家住瓦渣堡大队朱湾街道路边的村民田德文,不仅主动拆除了家门口的鸡圈,还主动清理房屋附近的杂物。

田德文说,自己不仅参与支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还正在从中受益。上个月,田德文家门前的泥巴路完成了硬化施工,修成了110米长、3米宽的通湾路。“以往泥巴路中间高、两边低,冬天路上有露水时,婆婆出个门很容易摔跤,现在好了,出门更方便、安全”。据悉,在硬化通湾路时,田德文的兄弟田德元和村民徐从礼,还主动让出路两边约60厘米宽的地,作为路肩使用。

眼下,桐湖办事处正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妃文化为基础,投资1400万元打造7个香妃文化驿站,其中香妃采珠驿站便设在瓦渣堡大队。

“未来,蔡甸区将在提升城镇形象、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的同时,深化拓展香妃文化内涵,整合零散分布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农文旅+’系列产业,提高大家种养殖藕、藜蒿、鱼、米等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拓宽群众致富路子,让群众的荷包鼓起来,全力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蔡甸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科长郭楷表示。

新洲区毛家冲村

多方合力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蓝天白云,流水淙淙,白墙黛瓦,纤尘不染……漫步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毛家冲湾,仿佛置身于富春山居图。“这儿比城里的小区打扫得还干净。”这是村湾留给不少参观者的第一印象。

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建设美丽乡村,把乡村打造成网红景点。长江日报记者余康庭 摄

“前几年可不是这样。”毛家冲村党支部书记程纲全说,让群众从被动者、旁观者到主导者、评估者,是变化的关键。现在,不仅毛家冲村毛家冲湾正在打造旅游网红景点,吸引民宿游客,同村的蔡家田湾也受其影响,正悄然发生改变。

“污水管网建好了,环境好了,我们住得也舒服了!”蔡家田湾村民程春喜说。

原来,蔡家田湾内没有建设专门的排水排污管沟,一到雨天,村民们总是出门一身泥,家中有时还会有积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村湾想过很多办法:组织工作人员挖掘简易沟渠,以便让水排得更顺畅;平时积极关注下水道堵点,随堵随清;引导村民养成良好习惯,减小下水道“负荷”……然而,效果并不明显。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毛家冲村采取入户访谈,召开座谈会、协商会、评议会等方式,共同确定急需解决的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

经村里工作专班研究,村民代表大会同意,该村蔡家田湾启动实施了雨水、污水分离项目,铺设雨污分离管网240米、污水处理井5座,新建三格污水处理池20立方米,村里牵头负责公共管网建设,村民负责自家管网接入施工,并负责公共排污井日常维护。

污水进管道,绿水人家绕。地下管网的改造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管网改完后,我第一个将自家污水管网接入,下雨再也不用淹水踩泥了!”程春喜说,作为直接受益者,他的赞誉代表了众多村民的心声。

共同缔造活动以来,找到村民“急难愁盼”问题的切入点,从污水处理、绿化美化、庭院修护等身边小事做起,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村民程才咏正在门前主动拆除自家院墙,为湾间巷道拓宽让路。“作为村里的一员,只要是为了村里发展好,我自愿响应号召,为美好环境出一份力。”程才咏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家园建设好了,受益的人更多,外出务工的乡亲也会愿意多回家看看。

“我们一定要精心规划设计,加快建设进度,打造美好家园。”在村民程家旺家门前,一处占地4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正在抓紧施工,村干部带着村民忙得不亦乐乎,计划在今年4月完成项目建设,为村民提供一处新的游玩休闲场所。

文化广场所在的土地,原本是村民程春喜和程军所有,之前是他们的老屋旧宅,因房屋年久失修,影响村容村貌。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他们配合村里,主动拆除了老屋,把杂物也清理干净,方便村里进行统一规划建设。

在毛家冲村,像程春喜、程军这样积极参与“共同缔造”的村民还有很多。针对房前屋后“脏乱差”问题,村民程金华、余天伦等6户农户,自发对门前空地进行硬化,面积超过120平方米;村民程家旺对散养的鸡鸭等家禽进行圈养;村民程纲华、程纲德等10户村民自愿拆除占道房屋,还地于路。

共同缔造幸福生活,美丽乡村入画来。如今,毛家冲村人居环境和谐,村庄越来越靓丽,逐渐成为城里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家家都是建设者,又成了成果的享受者和守护者。

像候鸟一样天一冷就飞到三亚南繁基地

4年才能完成的育种武汉专家两年半就完成

(长江日报记者潘璐 通讯员金莉 谢焰锋)

武汉冬天的最低气温在0℃以下,而在三亚崖州区,冬季的平均气温在23℃左右。武汉市一批育种专家,每年像候鸟一样,天一冷,就从武汉飞到三亚的育种基地,开始冬季育种工作,俗称南繁。

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茄科蔬菜、西甜瓜等喜热的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本地收获后,冬季拿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的方法,这样一年可繁育2-3代,加速育种过程,缩短育种年限,且能鉴定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及对湿、光的反应等,提高竞争力。

任俭在南繁基地的西瓜地里忙碌。

2019年,武汉市农科院在三亚建立南繁基地,入驻科研团队包括茄果类蔬菜学科(茄子、辣椒、瓠瓜、丝瓜等作物)、特色蔬菜学科(鲜食玉米)、水稻学科、西甜瓜学科,进行新品种选育、种子鉴定等工作。

通过三年的南繁工作,科研团队已选育出水稻、蔬菜等品种十余个,其中2个水稻品种、2个甜玉米品种通过审定,获茄子新品种保护权4项,完成茄子等品种成果转化300余万元。“基地经过三年建设,正在逐渐成熟,专家们像候鸟一样的工作和辛劳付出,将进一步加快研发,把科研成果更快推向市场。”武汉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说。

茄果

品种鉴定提速,利于科研成果市场化

南繁基地里,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所茄果研究室主任张敏和同事,一大早就开始下地给茄子进行授粉工作。“我们9月份就来三亚了。8月份武汉的茄子、辣椒收获,我们完成‘拷种’的工作,就把种子带到海南来种。时间上衔接得很好,在武汉种一季,在海南种一季。”张敏说。

今年,茄果研究室在海南播种了600余份品种材料,包括“紫龙九号”这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推品种,还有“迎春4号”这种耐寒适合北方的品种,最重要的是要完成“鄂茄6号”的品种鉴定。

如果是在武汉做品种鉴定,分子鉴定可在当年完成,但是田间鉴定只能在第二年春播时才能开始。有了南繁基地,当年收获,当年就可以同时进行分子鉴定和田间鉴定,这让新品种加快了市场化的进程。

南繁基地里的茄子地郁郁葱葱。

“‘鄂茄6号’是萼片为绿色的紫长茄,它非常耐寒,适合山东地区的越冬种植,我们做好种子质量鉴定,加速了成果转化,目前这个品种转化价格为200万元,有望在农历新年前完成整个转化工作。”张敏说。

9月播种,12月授粉,来年2月收获,种子又可以赶上武汉的春播。在张敏看来,茄果在海南育种还有一个意义——海南的气候炎热潮湿多雨,这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比较相似,在海南种得好的品种,也会比较适合湖北地区。

哈密瓜

选育出更适合武汉的品种

中午两点,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高级农艺师任俭完成了哈密瓜的授粉工作。“虽然基地有工人在工作,但是授粉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活,我们今年带来的西瓜材料52份,甜瓜材料67份,随着开花时间的先后,都由我们自己来完成授粉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品种的纯度。我要在这边待20天左右完成这个工作。”任俭说。

西瓜和甜瓜在武汉能种春秋两季,在南繁基地能多熟一季。一个品种的提纯,要经过八代才能用于做亲本材料,这也是为什么育种周期长的原因。而八代,在武汉就要四年时间才能完成,在海南,这个时间可以缩短到两年半。

“近几年,我们在武汉地区推广种植西甜瓜,种植户都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优选好品种,改变传统栽培方式,江夏种出的西甜瓜品质不输山东、海南主产区的品质,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培育出更适合武汉的品种。”任俭说。

这次南繁,任俭带来的M1012是一种网纹哈密瓜,正准备申报品种保护,如果品种种植表现持续良好,会让申请更顺利,也利于之后的推广种植。

甜玉米

让品种适应性更强

晚上近7点,随着最后一丝光线的消失,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所高级农艺师徐长城给一株玉米完成套袋工作,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晚上,他还约了中国农科院和重庆农科院的两位专家,讨论育种上的一些问题。“2019年,南繁基地建立的第一年,我就在这里待了100天,今年预计要待70天,可能过年都要在这边了。”徐长城说。

今年,南繁基地种植了近8亩的鲜食玉米,一部分是育种材料,一部分用作品种鉴定。武汉春季种植鲜食玉米,收成一般不错,但是秋季的鲜食玉米,却容易受夏秋干旱影响,收成不稳定,“有时候秋季气温降得太快,也让玉米成熟缓慢”。今年在南繁基地重点种植的品种,是黄白双色的“博宝”和白色中点缀几颗黄色玉米粒的“玉镶金”,它们适合在1200米以下的所有地形种植。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除了授粉,在这个时期还需要套袋,最大程度避免花粉污染。“虽然工人可以帮忙浇水,做防病虫害和除草等基本工作,但大部分的工作需要我们亲力亲为。”徐长城说。

■每周一景

藜蒿产业成风景

藜蒿炒腊肉是武汉人入冬后的必吃美食。武汉市面上90%的藜蒿,都产自蔡甸,蔡甸藜蒿,也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位于蔡甸区侏儒山街道的金鸡村,被誉为“楚天藜蒿第一村”,也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有2000多亩藜蒿种植基地,使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绿色无公害,现已发展成为金鸡村的致富产业。蔡梦娅摄

■农博士

手工糍粑和机制糍粑风味区别不大

(长江日报记者潘璐)

围炉煮茶在这个冬天火了,适合在炉上烘烤的各种小食也进入年轻人的视野。花生、红薯、糍粑,软糯香甜,用小火烘烤,香气四溢,土味十足,氛围感满满。读者张先生在“乡村振兴留言板”留下了自己的疑问:“我妈想去农村买手工糍粑,找了几个村子都没找到,请问手工糍粑与机制糍粑,在口味上有什么区别吗?”

新洲一家豆丝和糍粑加工厂的负责人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手工糍粑就是用石杵大力杵击糯米等原材料,直到它们变得黏稠,这一般需要青壮年劳动力来完成。目前留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较少,手工糍粑自然稀少,想吃只能提前预定。手工糍粑是现杵出来的,米香味浓一点,颗粒则没有机制糍粑均匀。“有的手工糍粑嚼起来有那种没有完全敲碎的米粒,其实对牙口不好的人反而不太友好。机制糍粑细腻,保质期相对较长,就风味来说,区别不大,所以市民没有必要一定要去追求手工糍粑。”该负责人说。 

留言方式:

【编辑:邹卓然】

标签: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