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播报:今日!武汉地铁2号线开通10年!

时间 2022-12-28 11:46:38 来源:九派新闻  

今天(12月28日),距武汉首条真正意义上的地铁——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整整10年。而就在昨天,武汉地铁16号线二期和前川线一期通过评审,具备开通条件。这两条线路开通后,武汉地铁总运行里程将达到460公里、共计291座车站,位居世界前十,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行列。

武汉地铁线网(来源武汉地铁官网)


(资料图片)

武汉地铁16号线二期站台层

武汉地铁16号线高架桥

武汉,江湖纵横,地下水丰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全国罕见,被认为是最难建设地铁的城市之一,曾有专家预言“武汉不能建地铁”。然而,从一条线到一张网,10年攻坚克难,武汉地铁建设创下全国乃至世界多项“第一”,极大便利了市民出行,也构建着这座超大城市发展的新格局。

27日上午10点,在武汉地铁16号线二期通航机场站,周歌军和同事们再次巡视站点的各个地方,准备迎接新线的开通。作为线路负责人,在现场看到一趟趟试跑的列车经过,周歌军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眶有些湿润了。

“我们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周边也没有什么企业。这几年,16号线一期、二期接着通车,周边很多企业也进来了。交通改变生活,城市变化大啊。”周歌军接着说:“这个工程就像自己的孩子,有感情。而且这条线路沿线分布着多个投资百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可以满足企业职工和周边居民的出行需求,很有成就感!”作为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一级项目经理,周歌军的人生和地铁结下了不解之缘。

10年,武汉地铁的很多线路建设他都参与过,但最难忘的还是2号线。“最兴奋、感触最深的是2号线。因为它是我人生中参与建设的第一条地铁线路,感觉不一样。”他说。

武汉地铁建设者周歌军

2012年12月28日,地铁2号线开通。在那之前,武汉仅有一条地上高架观光线路——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这条线几乎与汉口的京汉大道齐平,运营里程10公里,日均客流量才7800人次。周歌军记得,地铁2号线是他参建的第一条地铁线路,这是武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地铁”。对于“两江分割、三城鼎立”的武汉来说,过江一直是城市交通最大的瓶颈。这条跨江线路的开通,对于武汉来说,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列车广播:“乘客您好!列车即将穿越万里长江。轨道交通2号线是我国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线路。过江隧道长3100米,最大埋深46米。现在,列车正在通过长江第一隧,通过本区间需要4分钟。”

此刻,正在运行的武汉地铁2号线这是2号线开通首日时录下的车厢内广播,10年来,武汉市民吴木林依然留存着这段视频。“武汉地铁2号线开通第一天,我从武昌坐地铁到汉口去找男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我在地铁上录制的。4分钟过江,太方便了。我老公当时还写了一首小诗。我在这头,你在那头,长江天堑让我们聚少离多!今日地铁开通,我们从此不离不弃!2012年12月28日。”吴木林激动地说。

吴木林老公写的诗家住常青花园的市民胡成华在武昌街道口上班。他回忆说:“没有地铁前,通勤是我每天最痛苦的事情。公交车过汉江、过长江,经常堵。早上,我到单位,路上至少要准备2个小时。过去,不是为了上班,一般汉口人不会去武昌,武昌的人也很少去汉口、汉阳。”全长27.73公里,设21座车站的武汉地铁2号线,运行初期,线路每天的客流量超过50万人次,分流了全市24%的过江客流,极大解决了老百姓的过江难题,但这远远不够。

武汉地铁2号线行车调度员正在监控全线列车运营状态早在2005年11月,民盟武汉市委、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家单位联合完成了《武汉城市道路交通现状与对策研究》的课题报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教授徐映梅说:“地铁一定要连成网,要建多条线,才能发挥作用。”参与起草课题报告的还有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秦尊文。他在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工”字形的地铁线网。他说:“当时我们提到的工字形,一个是汉口这一条(1号线)顺江的,然后武昌这边(4号线)再顺江。接着,再穿江过来的2号线,把这两条线连起来。后来,1号线、2号线、4号线组合在一起,就是这个工字型。地铁只有成网状,至少要达到工字形之后,它才会有规模效应、聚集效应。”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秦尊文实现这个目标,很不容易。因为在武汉修地铁,建设难度远超想象。相对于国内外其它城市,武汉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曾有业内人士说,这里土质软的、硬的、稀的、稠的什么都有,山体、溶洞、湖区、大江、大河一个不少……这座城市,曾被外国专家认定为“不适宜修地铁的城市”。参与7号线越江隧道掘进的盾构司机黄煜超回忆说,7号线公铁隧道通过的江底地层,是上软下硬的“钻石层和年糕层”,就像一块“三明治”。稠软的年糕层会把刀盘裹住,坚硬的钻石层对刀盘的磨损又非常大。如何让总重4400吨、直径15.76米的国内在建工程中最大的盾构机,在“软硬兼施”的江底地层顺利掘进,对操作精度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推进速度要控制好。这个坐标也有一定的规定。如果过了之后,这个隧道的轨迹就会偏,就跟设计图纸上不同,可能出现坍塌。”他说。

隧道效果图 (来源:武汉地铁)

通车前的公路层亚洲最大、最复杂的地下综合体——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光谷广场综合体的工程体量相当于20个标准地铁站,集合了3条地铁线路、2条市政公路隧道、一个环形非机动车与行人的过街通道。中铁11局光谷综合体一分部副经理童国洲介绍,为了将如此复杂的建筑体“放”在一个“深坑内”,最大开挖深度达34米,相当于在地下空间建起了11层的高楼。基坑越深,越要防止周围土壤向中间挤压,出现垮塌。他们在基坑内做了6层蜘蛛网式的钢筋混泥土横梁,将四周的围墙支撑柱。难点在于,基坑成型后,这些横梁需要被拆除。通过传统的切割加吊车起吊移动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最长的横梁达到70多米,即便使用吨位最大的吊车也无法起吊。怎么办?他们想到了微差延期起爆技术。童国洲说:“在浇筑混泥土之前,我们就把两厘米厚的套管预留在混泥土结构里面,就是为了以后装炸药,免得又要人工钻孔。记者问:“从装好炸药到爆破,花了多久?”童国洲说:“就几秒钟,3秒钟就爆破了。”

综合体上方一角随着武汉地铁线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在建线路与已开通线路的隧道、其它地下建筑物出现近距离并行或者上跨、下穿的情况也在增多。施工中,如何保护好既有线路,同时让在建线路顺利通过?这一新的课题又在考验着武汉地铁建设者。在修建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街道口站及连接区间时,站点与既有的2号线、地下过街通道、武汉二环线桥墩形成多层叠加或邻近的状态。从剖面图看,它们加在一起像一块长长的“三明治”。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二级项目经理朱艺介绍,8号线下穿2号线是最可行的方案。但因为结构复杂,他们并没有用盾构机掘进,而是使用挖掘机加人工开凿的暗挖法工艺,“雕琢”出隧道轮廓,成功穿越了52.3米长的交叉区域。朱艺接着说:“暗挖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对既有线路造成扰动。我们提前采取了一些勘察手段。针对地质的强度、完整性、风化程度,我们制定了一些针对性的开挖方案。每次开挖的长度比较合理、上的支护手段比较及时。”最终,工程开挖对于2号线的扰动非常小,沉降数值控制在1毫米以内,其安全系数远远高于行业标准。

8号线、2号线区位图就这样,啃硬骨头、蹚深水区,建设者们秉持“敢为天下先”的武汉精神,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不可能”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穿江越湖织梦成真,让武汉地铁线路成网的构想逐步变成现实。

武汉地铁4号线洪山广场站翻开武汉地铁线网图,这十年“编织”的每一条线都独具意义。2013年,4号线一期通车,地铁1、2、4号线三线首次成网;第二年,4号线二期通车,地铁首次连通武汉三镇;2015年,3号线一期通车,地铁首次穿越汉江,武汉“地铁第一环”亮相;2019年,4号线向西延伸,远城区蔡甸进一步加强了和中心城区的联系;2021年,11号线出武汉,延伸至鄂州葛店,地铁为城际交流插上了翅膀,同时亮相的5号线成为了武汉首条全自动驾驶列车线路,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高级别的自动运行。交通运输部专家库专家、教授周淮分析说:“从全自动驾驶的角度来说,全世界也并不多。在全国范围内,武汉也是首批进入全自动驾驶地铁线路的城市。”

正在准备出库的武汉地铁5号线列车10年来,每一年,武汉地铁都有新线路通车,线网被一步一步延长、织密,到2025年,运营里程将达到600公里!10年,武汉地铁最高日客流量从不足40万乘次增长至460万乘次,客运量在公共交通中的占比从5%提升至60%,已成为武汉市民出行时首选的交通工具!成网、成环的地铁线路更让武汉的城市格局焕然一新。汉口的后湖片区、武昌的南湖片区,这些曾经不太起眼的区域,因为有了地铁,成了很多人置业的首选。黄陂、新洲、江夏等新城区,因为有了地铁,吸引力大大增强。秦尊文分析说:“一些大的企业投资武汉,他们肯定会看区位和交通。他有职工,要生活,要通勤。地铁是所有交通方式中最好的选择。这对于吸引投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10年,武汉市民吴木林已经结婚生子,有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她说:“现在,武汉人坐地铁不再是看稀奇,地铁就是我们武汉人出行的常态,很幸福,很骄傲。”10年,地铁建设者周歌军已经参与了6条线路的建设工作。但,他又有了新任务。“16号线二期开通后,我们就要去建设6号线三期。做这条线的时候,我们已经再谋划下一条线路了。”他说。10年,秦尊文教授仍然在关注城市交通未来的发展,并且有了新的期许。“我认为,今后,地铁发展的重点肯定是向周边、向远城区扩展,进一步向周边都市圈发展,这是一个大方向。”他说。

【来源:湖北之声】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