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湖北:小流域“治”出大生态

时间 2023-07-28 13:09:08 来源:腾讯网  

湖北:小流域“治”出大生态

“百河千湖”的水系脉络是荆楚大地上独一无二的特色禀赋。湖北立足省域、流域特性和区域发展实际,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水网,守住水生态安全底线。


(相关资料图)

墩子河治理成效。

铸牢绿色屏障

走近位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下游,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境内的墩子河,只见处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草木馥郁,绿意盎然。

墩子河小流域治理目标定位为城郊型生态清洁小流域。该地统筹上下游和左右岸,将治坡与治沟、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按照“治山、治水、治河、治污”的综合治理指导思想,打造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3135”系统治理体系,即三道防线、一线、三区、五级污染防治。

项目累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31平方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36平方公里,小流域出口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每年增加蓄水能力6.24万立方米,减少0.65万吨泥沙进入下游玛瑙河。

太和梅花谷国家级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

守护水生态安全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市竹山县通过实施太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采取封禁保护、生态绿化、河道整治、排污治污、村庄美化等措施,使河流水系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治理。

竹山县文峰乡太和村位于深山峡谷,极易发生山洪灾害,水土流失严重,种粮食得不偿失。该县通过引进民间投资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在文峰乡太和村建设了太和梅花谷景区。景区充分挖掘当地生态资源,因遍布溪谷的野生腊梅群而得名,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风景区。

“小流域生态治理不仅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还形成了‘山上茶园、山下果园、林中游园、村头乐园’的格局。”太和梅花谷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介绍,梅花谷景区实现直接就业300余人,带动间接就业500余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年均增收7000元以上。

蕲春县龙泉庵小流域村庄。

助推乡村振兴

在药圣故里蕲春县龙泉庵村,一年四季,月月有花开,季季有花赏。龙泉庵小流域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为切入点,以农村水系、河岸整治为重点,通过山、水、田、林、路合理配置,面源污染控制,垃圾集中收治存放,污水集中收治处理,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等有机结合的清洁小流域治理思路,实现了生态旅游和清洁小流域治理双赢。

小流域里面的龙泉花海文化小镇是李时珍主题公园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2万亩,打造百草园、桃园、花果山、配套文化广场、佛教禅修中心、观光亭、老湾老街改造、湖岸整治建设。近几年,龙泉庵村被评为“湖北省旅游名村”“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点”,这种乡村旅游与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为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提供了生动实践。

来源:湖北省水利厅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