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揉、搓、捏、拉、压,“大城工匠”带领小学生感受面塑非遗

时间 2023-05-14 07:02:40 来源:大武汉客户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4日讯 听一听,感受面塑非遗文化的历史回响;做一做,体验面塑技艺的生动传神;说一说,分享面塑课堂的感悟收获……5月12日下午,武汉市江岸区新村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武汉市非遗传承人、武汉市“大城工匠”代表人高志和的带领下,邂逅了一场指尖上的非遗盛宴。

武汉市非遗传承人、武汉市“大城工匠”代表人高志和给学生们讲解面塑艺术的“前生今世”。


(相关资料图)

“最早的面塑起源于什么时候?”“面塑和泥塑的最大区别在哪儿?”面对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高志和娓娓道来。在他的耐心解答下,学生们了解到面塑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与泥塑最大的不同在于材料的区别,现代面塑以面粉、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用手指和简单的工具,如:牙签、压板等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的最大特点是作品不会出现发霉开裂变质的情况,可以长期保存。同时,面塑的题材顺应时代变迁,不断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高志和手把手地向学生传授面塑的主要制作技法——搓和压。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揉、搓、捏、拉、压,尝试着做出“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的雄伟高大。最后,用专用的胶水把面塑成品固定在白色的圆形底板上,做成一个个精美的桌面摆件。感受着一块块彩色面团在自己的手中变得有模有样,栩栩如生,学生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高志和亲授面塑的主要制作技法。

“首届‘新村甄选中’带货直播活动现在启动!”活动中,学生们别出心裁地展开PK,以小组为单位,各个组在2分钟内介绍武汉特色的面塑作品。根据评比标准,学生在10秒内举手表示下单,哪个面塑作品下单的人多,则该组每位成员获得少先队“创意章”。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了解,该校随即举行“面塑非遗进校园,传统文化润童心”的作品展览。六年级学生们精选出最有创意的面塑作品摆放在展台上,自行担任面塑讲解员,面向其他年级学生宣传面塑非遗文化。有的学生把个人制作的具有武汉特色旅游面塑作品中华鲟、黄鹤楼、编钟、越王勾践剑等送给校园的保安、清洁工、食堂师傅们,将非遗文化传到校园每个角落。

学生们DIY的优秀面塑作品。

该校六(8)班学生姚雨萱说,有一句老话叫做“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其实这正是中国旧社会时期民间手艺人的真实写照。那时候,面塑手艺人只是做一些小玩意儿,谋求生活。而现在的面塑不仅仅局限于一些小玩意儿,而是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成为我们国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节面塑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了解到面塑文化,并亲身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特色。

学生们DIY的优秀面塑作品。

“面塑非遗进校园,传统文化润童心”作品展吸引了同学们参观。

该校六(6)班学生张盛欣表示,面塑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个古老的艺术,它造型多样,绚丽多彩,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非常感谢学校请来了“大城工匠”高志和老师,让自己了解了关于面塑的很多知识,学习了搓、揉、捏、贴等面塑的制作技巧,看着自己的面塑作品,内心很温暖,感觉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是非常优秀的,做为新时代少年,传承、弘扬面塑非遗文化义不容辞。

(长江日报记者向洁 通讯员高虹 朱洁)

【编辑:张靖】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