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市区向北,来到木兰山下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古色古香的静谧村落映入眼帘。穿过历史古建、绿树红花,走进大余湾耕读青年客栈,这个由废弃小学改造而成的院子内,紫藤如瀑,红继木、牡丹花正盛开。鸟语花香中,楼里的耕读乡村爱心公益书屋书声悠然入耳,那是孩子们正在品味书香。
耕读乡村爱心公益书屋“六一”主题朗读。
文化在这里传承流动
(资料图)
“勤俭能创千秋业,耕读尚开富贵花。”大余湾晴耕雨读的生活方式延续600多年,也得以在这间小小的耕读乡村爱心公益书屋传承。
书屋的创建者是大余湾姑娘余小琼。她带着丈夫回娘家探亲时常听湾里的老人讲述大余湾的人文历史,很受感触。2009年8月,两人辞去稳定工作,回到家乡并租下废弃多年的村小学校舍,用5年多时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改建、装修,打造出颇具文艺范的大余湾耕读青年客栈。原本的教室有的被改成了客房,有的作为科普课堂使用,一间老师的大办公室则变成爱心公益书屋,“希望让村里的孩子们随时可以来看书,也给来客提供一处可以静下心的净土。”
“为让大家体验传承大余湾晴耕雨读的优良文化传统,留住童年的田园风光,我们努力将客栈整体风格与大余湾融为一体,呈现一处独具浓郁文化艺术氛围,集教育、写生、培训、实践为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余小琼说,春天是大余湾风光正好的时候,迎来不少前来度假、写生的游客,从今年2月底到现在已接待了3000人左右,公益书屋也成为大家喜爱的小天地,每天都有不少人在里面享受阅读的乐趣,为古村发展凝聚磅礴人气和青春活力,以文化和艺术的力量为乡村振兴赋予了新的内涵。
耕读乡村爱心公益书屋主题朗读《梦想》。
藏书来自全国各地
据介绍,耕读乡村爱心公益书屋是黄陂乡村的第一家书屋,书屋向社会各界广泛募集优质闲置书籍,通过一本书增加城市与乡村的连接、留守儿童与书香的连接,汇聚了一批热爱阅读的书屋共建人。
书屋初建时,余小琼会习惯和入住的客人说“欢迎带一本闲置的书来”,并得到积极回应。一名来自北京的编剧在大余湾考察后,寄来了两箱崭新的书籍。一名祖籍在大余湾的老人,让家人将自己的数十本藏书从桂林寄到公益书屋。余小琼说:“都是老人家珍藏的书籍,非常珍贵。”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知道这个乡村里的公益书屋有图书征集需求后,有些人带着书来入住,有的回去之后再寄来,还有的动员亲戚朋友带书过来。通过口口相传,近10年来,一本本图书从五湖四海汇聚,现在书屋有超过2万册的藏书。
收到的书,余小琼会筛选一番,挑出适合大众、特别是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充实在书屋里,其中以青少年读物、文学、历史、科普以及黄陂本地特色书籍等为主。她还不定时挑选一批书籍赠送给大余湾和周围村湾的留守儿童和老人。
耕读乡村爱心公益书屋的一点一滴都盛满故事:书屋两面墙的书架有些是余小琼亲手制作,有些是从武汉某高校运回来的闲置书架;大家喜爱涂鸦的黑板是原来小学保留下来的,上面布满岁月的痕迹……这里更是文化交流的空间,一项项读书、晒书活动在此展开,10年累计为万余人次提供阅读服务,举办各种文化交流、主题阅读活动150余场次。村湾的孩子们通过书本与活动的滋养健康成长,村民们享受到丰富的精神食粮,客人们在乡村书屋寻找到诗和远方。
耕读乡村爱心公益书屋一隅。
余小琼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将书屋开放式、公益式经营,把这间书屋当作一座桥梁,吸引市民村民参与共读共建,让晴耕雨读的传统源远流长。”(长江日报记者叶飞艳)
【编辑:邓腊秀】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