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当前讯息:“破圈”治水,武汉5051名河湖长“值守”各流域

时间 2023-03-21 07:47:35 来源:长江日报  

“当河湖长不能只动嘴不动手,我也是河湖保洁员。”在蔡甸区奓山街道友爱村金堆湖畔,几乎每天,友爱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湖长郭诗忠都要在这里巡湖,巡视异常情况、捡拾湖岸垃圾。近年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把这片曾经因人工养鱼导致杂草丛生、异味横生的湖泊,变得岸线开阔,清波荡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把水中与岸上的事管起来,当“健康守护人”,全市5051名河湖长,在府澴河、南湖、汉阳六湖等流域积极作为,守土尽责。

东西湖区幺教湖畔,街道河湖长、民间河湖长正在巡湖。 记者宋磊摄

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即将到来之际,记者从武汉市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近年来,武汉市按照流域河湖长制的新机制“破圈”、集结,用全新的方式治水,推动流域治理取得新成效。

所谓“流域”,是以河湖自然分布、汇水范围为单元,将一个流域(可能含有多个河流和湖泊)视作一个整体,施行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打破行政区划、水陆域分界,变单个河湖治理为流域综合治理。2021年,武汉在全国率先施行流域河湖长制。全市水体划分不同流域,设立4级河湖长5051名。

“破圈”融合上下游

“上下游统筹、左右岸协同、干支流互动”,2022年11月9日,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四市签订《武鄂黄黄(武汉城市圈核心区)河湖长制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共同推进跨市河湖治理和管护,四市将在划界确权、“清四乱”、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一个河湖一个目标,共同保护不分你我。武汉坚持流域统筹,推动跨市联动,让河湖治理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高效有力。

新洲的道观河已经实行生态补偿2年多了。在每年100万生态补偿金的支持下,上游的团风县全面关停矿砂清洗场点、畜禽养殖场。两地协同联动治水,使道观河水质逐步提升,目前稳定在Ⅱ类。

下游向上游找问题,上游为下游堵漏洞,流域“破圈”合作渐成常态。

东西湖上金湖的汇水范围有部分位于硚口区华生片,调查发现该片区的雨污管道存在混错接,导致污水排入上金湖。两区水务部门迅速采取行动,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如今,上金湖再也不用接纳上游的污水了。

河湖流域的整体理念,突出强化了底线思维——保障水安全。

2016年汛期,府澴河流域的童家湖水位猛涨,一度出现险情,危及周边区域安全。如今,经过整治后的府澴河出口河段的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童家湖周边遭受险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2022年夏季旱情似火。在新洲的倒举水流域、黄陂滠水流域,上下游的协同、科学调度,极大地提升用水效能,有效完成抗旱任务。

“破圈”包容左右岸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流域河湖长制创新推行了陆域河湖长,全市共有1000多名“看不见河湖的河湖长”守水有责,将污染拦截在前、整治在先。

“你们打算做什么生意?会不会产生污水?”洪山区社区河湖长岳娟在卓刀泉街保利蓝海郡小区街边一家正在重新装修的门面前询问。

这里虽然不临水,陆域河湖长们却不断地提醒、监督临街的商户们不乱倒餐饮污水、及时更换垃圾桶,避免污水污物流入雨水管道,最后排往南湖。

江岸区后湖街道将17个社区划分为6个陆域巡查网格,安排6名陆域巡查员,每日巡查,严防餐饮店污水乱泼、垃圾乱倒,为的是保护“看不见”的黄孝河。

“破圈”包容公众力量

“流域治理的核心是让全社会共同参与、上下一心、协同发力。”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上官莉娜认为,流域河湖长制以“一盘棋”理念,推动形成“流域治理共同体”,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实现从“河湖长制”到“河湖长治”。

在东湖边,有华侨城的小学生们;在莲花湖边,有第二十三中学的同学们;在汤逊湖边,有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们;在南湖边,有一支“银发护湖队”……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河湖长集体,争当“护湖使者”。

东湖智慧平台是数字化的“管湖神器”,可记录、查看、交办、处置、追溯所有的河湖巡查环节,实现解决河湖问题的在线闭环管理。

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河湖长制工作站里,“滴滴滴”,警报声传来,监控大屏弹窗显示湖边出现一处白色垃圾,工作人员迅速通知保洁人员赶往现场实施清理。

“建设工作站就是要为河湖治理建立‘指挥部’、形成‘作战图’。”龙泉街道党工委委员、河湖长办分管领导严峻介绍,该工作站智慧平台与沿湖泊岸线高空监控摄像头连接,实现了湖泊、水库岸线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异常情况及时预警,高效处置,还分设河湖警长、河湖检察长、民间河湖长、管护公司等办公区,曾经分散各处的治理力量被整合到了一起。

如今,我市创新提出的“三长联动”(官方河湖长、民间河湖长、数字河湖长)已形成强大合力,构筑共治共建共享“一城碧水”的新格局。

(长江日报记者宋磊通讯员梅成)

【编辑:丁翾】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