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授孙海明(右)担任汽车公司“科技副总”,在车间指导零件精密加工。 杨秀强摄图②:华中农业大学艺林学院教授伊华林(中)向宜昌市农业科技企业人员指导树形整理等专业技术。赵丽晗摄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资料图】
时代呼唤人才,基层需要人才。湖北省近年来不断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服务社会平台,让他们在火热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增长才干,近3年累计选派5392名高层次人才,带动全省各级科技人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服务产业发展。
湖北省人才资源总量达1002.65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近年来,湖北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集中开展“专业人才智汇基层”活动,深入实施服务基层人才专项,引导专业人才向企业和生产一线集聚,释放发展活力。
据统计,湖北省一级近3年累计选派1341名院士专家、775名“科技副总”、2976名科技特派员、300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带动全省各级3.6万余名科技人才下沉基层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助力人才成长,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选派,高层次人才下沉基层一线
走进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光学实验室,数名身穿防尘服的技术人员正围着一台仪器设备作业。取料、校准、检测,只需2分30秒左右,12寸晶圆上的微小裂纹、杂质等瑕疵在屏幕上一览无余。
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工业产品外观瑕疵检测。技术人员操作的这台仪器设备,叫“12寸晶圆外观缺陷光学检查二代机”,它的面世离不开一个人——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副研究员周瑜。
“我们的智能检测设备曾面临适应性不足、调试周期长、人力成本高等问题,是周老师带领我们一一破解,才成功实现了相关设备的国产化替代。”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张胜森说。
2020年5月,湖北省委组织部、省经信厅决定每年从省内外高校选派200名左右科技人才,对口担任本专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副总”,每批科技人才服务周期为2年。
“我们每年向企业和基层单位征集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给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基层出题、专家接招、双向沟通、组织确认等方式,精准选派基层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湖北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周瑜就是首批239名“科技副总”之一。周瑜专攻计算机视觉研究,经过省里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双方一拍即合,周瑜来到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担任“科技副总”。
“过去,我在高校搞科研,但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的机会不多,现在以管理层身份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战略规划中,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周瑜说,他每周两天到企业办公,不仅深入实验室、生产车间等科研一线,还和员工一同拜访客户、调研行业需求,自身也在不断学习中帮助企业发展。
高层次人才与生产一线需求结合起来,创新的活力迸发了出来。在荆楚大地上,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教授李德江参加“院士专家企业行”,帮助湖北万锦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产品阻燃性低、耐寒性差难题,每年可增产5000万元;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高泽霞作为科技特派员,指导农业企业开展优良品种繁育和示范推广,带动农户大幅增收;湖北省国土测绘院首席专家工作室主任穆超作为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秭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指导县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
据了解,3年来,湖北省“院士专家企业行”暨“科技副总”为地方解决技术难题近3000个,促成科技成果转化1000余项;科技特派员服务乡镇(街道)1000余个,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3000余项;博士服务团承担科研项目200余个,帮助解决技术难题500余个。
精细保障,让人才甩掉包袱干事创业
为患者做核磁共振检查,指导同事开展基础研究……这段时间,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轶每天都很忙碌。
王轶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医生,2022年6月,作为湖北省第十一批“博士服务团”的成员,王轶来到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挂职,为期一年。
住宿是医院内部招待所单间,楼下就是职工食堂,每月有生活补助……生活条件的便利让王轶全身心投入到临床诊断、业务培训、科研项目指导等挂职工作中。
人才服务基层,要充分发挥作用,生活服务是基础保障。湖北近年来着力完善政策、做优服务,省一级按服务期内每名“科技副总”5万元、“企业行”院士专家5000元、科技特派员8000元、博士服务团成员1.2万元的标准给予保障;各地将有关选派专家人才纳入当地“人才绿卡”申领范围,提供住房、交通、医疗保健、休闲等全方位服务,为选派的专家人才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等。
生活上给予保障,事业上给予支持和激励。湖北省明确,选派人才促成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技术合同标额的一定比例享受地方资助;人才服务期间工作业绩作为晋职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在十堰市房县的湖北尹吉甫鑫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示范基地内,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研究员汪华正在指导当地的技术人员和农民使用他们最新研制的茶叶专用有机肥。
“我们帮企业引进研究所的技术,为企业研发土传病害综合防治产品。”汪华说,利用真金白银的奖励开发出专用有机肥,让茶叶品质更佳、饮用口感更好。
去年5月,汪华成为湖北尹吉甫鑫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他不仅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瓶颈,还为当地提供优良品种筛选、工艺优化、病虫害防治、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带动30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
因服务企业工作突出,汪华被遴选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同时晋升为研究员。
“我们指导各地建立专家人才实绩档案,对表现优秀的,在各项政策上给予倾斜;对表现欠佳的,及时进行提醒谈话。”湖北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加强考核管理,确保“科技副总”每月服务不少于7天,“企业行”院士专家半年内服务不少于3次,每次都要切实为企业解决问题。3年来,全省共对60名表现优秀的专家人才进行通报表扬,营造了重视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
精心培训,为基层留下本土人才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推广肉牛‘床场一体化’养殖模式,大幅节约清粪和无害化处理成本,并实现资源化利用,提高牛病的综合控制水平。”近日,在荆门市沙洋县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会议室内,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郭爱珍正在为20多名当地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
“没有郭教授,企业很难走上正轨。”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波说。
2015年,刘波返乡创业发展肉牛养殖,创业之初缺乏经验,刘波从外地引进的母牛感染疫病,公司损失惨重。
郭爱珍教授带领团队上门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和培训,帮助公司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如今,公司在肉牛选育、繁殖、疫病防控等关键领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全国肉牛核心育种场和西门塔尔良种牛繁育、技术培训的示范基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湖北省重“输血”更重“造血”,广大科技人才在服务基层的同时,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授课、操作示范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协助企业搞好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企业留下了一批“带不走的”本土专业人才队伍。
2022年,郭爱珍作为湖北省“院士专家企业行”专家,被选派到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服务,双方合作进一步加深。截至目前,郭爱珍带领团队及学生先后15次赴沙洋县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受众达500余人次;带动周边50余户参与肉牛养殖项目,户均增收1.5万元。
不只是技术培训,专家人才还积极调动自身资源,帮助广大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建成一批创新平台,促成一批合作项目。
“院士专家企业行”专家、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尹泉为湖北泰和电气有限公司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博士服务团成员、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曹根阳帮助武汉裕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筹建中国纺织行业面料智能织造重点实验室;“科技副总”、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高洵推动武汉百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与客户签下2837万元合作项目……
3年来,湖北省“院士专家企业行”暨“科技副总”为企业培训5万余人次、引进人才1500余人,达成项目协议1200余项,协议金额约12亿元;科技特派员培养基层技术骨干1.5万余人,培训农民20余万人次;博士服务团队促进校地合作600余对,帮助引进人才300余人,培训2.5万人次。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管理、做优服务,选派广大专家人才在为基层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上精准用力,在促进产学研合作上有效发力,在推动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上献智出力。”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文兵说。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07日 19 版)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