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苏东坡为什么要写《赤壁赋》?

时间 2022-12-05 08:49:18 来源:跟着大师学语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入狱的苏轼获释,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苏轼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两篇游记,即《赤壁赋》(也称《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值得注意的是,苏轼所游的黄州赤壁,并非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作者只是游览时触景生情,借“赤壁”一题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宇宙的感悟。

文章第1段写作者与友人夜游赤壁的情景。他们“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沐清风白露,赏月色天光,情兴生发,信口吟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月亮皎洁升起,如同俏丽美人。与诗中“月出”相呼应的,是作者所见的“月出”一“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又借诗中“月如美人”的描写,引出下一段作者自作之歌:“望美人兮天一方。”诗中景与眼中景圆满契合,情感自然流泻,文句一气呵成。“徘徊”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开阔的景象也使人心胸舒畅,无拘无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好像凌空驾风而行,恍惚间仿佛离开尘世,超然独立;又像生出翅膀,飞升成仙。江水浩渺,心胸广阔,作者泛舟畅游之乐自笔下泉涌而出。这一段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以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纵歌的欢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作者饮酒而乐极,扣放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几句整合了《月出》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作者歌中的“美人”与屈原笔下的“美人”意象类似,都是个人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这样扣放歌是想抒发自己思“美人”而不得见的失意与怅惘,同时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也得到了具体化。怀美人而不见苏子本已有些失落和哀伤,又有客吹奏洞箫为作者的歌声伴奏,箫声凄婉哀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也使苏子的感情陡转,由乐入悲,文气随之跌宕。

第3段,写客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由景入事,主问客答。先引《短歌行》诗句,问:“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中的山水环绕,一片苍翠,问:“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紧接着回顾历史,连用短句,写当年曹魏军队沿江而下,战船相连,旌旗蔽空,攻占江陵的盛况。写盛况是为后面的生命之叹张本:当时面对大江饮酒,横执长矛吟诗,堪称“一世之雄”的曹操,现在又在哪里呢?连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于是客认为,他们现在正过着像蜉蟒、粟米一样的渺小生活一-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鹿为友,划着小船,举杯相邀。因而慨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永流,渴望与神仙共游,希冀与明月同存。但客也知道这些都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只能通过箫声表达内心的悲苦。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这也是苏轼借客之口表露自已思想中消极的方面。这一段的主客问答,使文章的思想情感跌人低谷。

第4段是苏子针对客之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表达自己的见解。苏子承接前文客所说的“江水”“明月”,以二物继续作比,认为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意谓永在流淌;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如果从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既然同样永恒,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而后,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阐发。江上清风有声,山间明月有色,闻之则为悦音,见之则为佳色。江山风月都是长存的,它们都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为作者与友人共同享受。这段话集中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且不把问题绝对化。这也是他身处逆境却仍豁达超脱、随缘自适的原因所在。他能从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观点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大家在舟中饮酒尽欢,兴尽睡去竟不知天色渐明。这一段再写游赏之乐,与开头照应,再次将读者引人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这篇作品写景、抒情、说理完美融合,运用自如。写景时,景物清爽开阔,令人神往;抒情时,情思幽渺畅达,淋漓尽致;说理时,景随性生发,寓理趣于景物描写之中,将抽象道理赋予具体形象,让说理变得生动自然。

文章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非常清晰。先写清风明月之美,表现出玩赏之乐;再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中的苦闷与悲伤;继而对“变与不变”的辩证哲理进行阐释以此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最后归于旷达乐观,展示出作者的胸襟豁达,境界超迈。其中,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中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沉沦于个人愁怀,而是主动丢开思想包袱,以江水明月作比,从庄子的哲学中寻找人生之路,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了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色彩。

行文中偶散结合,错落有致,挥洒自如,犹如行云流水,极尽变化,既有整伤之美,又有通达流转之妙。作者饮酒乐极,扣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声调铿锵和谐,增强了文章的音乐美。

标签: 前赤壁赋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