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30日讯(记者杨丝涵 通讯员袁巾茹)29日上午8时,市排水泵站管理处生技科负责人郑玏早早地来到杨泗港排水站,进行赛博空间数字化泵站模型第一期测试。自去年起,该模型是“郑玏创新工作室”尤为重要的创新项目,为了能尽早让泵站职工利用其学习设备相关知识,郑玏从项目落地至今,几乎每周都要来现场进行调试。
赛博空间数字化泵站模型。
“郑玏创新工作室”于2021年成立,并在今年10月27日被市总工会命名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资料图片)
“做工作不能只是埋头苦干,还需要动脑筋。”这句话郑玏常挂在嘴边,他认为泵站工作虽然单一,但泵站的稳定运行关系着城市安全。早在2019年,郑玏就与同事在市属8个泵站分别成立了创新小组。他每个月都会跑遍各个泵站,根据各站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职工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去年汛期因受强降雨影响,常青排水站机场河西渠来水夹带大量杂渣,增大了格栅故障风险。站内创新小组自主创新,搭建了应急疏捞装置雏形。该装置不仅安装拆卸灵活简便,还可适用于各排水泵站拦污栅疏捞。在前进路排水站,他们则是根据站内条件设计了电气防漏电报警系统,通过系统的智能化监测,精准判断漏点、跳闸位置,减少泵站断电风险,该系统还获批了实用新型专利。”
排水泵站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的心脏部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泵站职工要想熟悉相关工作,要靠大量的实际操作积累经验。
“泵站承担着城市排水责任,相关设备日常发生故障概率极小,能提供给职工拆机实操的机会非常少。”郑玏解释,搭建赛博空间数字化泵站模型的初衷是为了让职工更清晰地了解设备结构。
但要想通过模型实现泵站设备结构并不简单,光是将各设备的内部零件整理清晰,都耗费了工作室团队大半年的时间。
应急疏捞装置。
“想要数字泵站和现实泵站进行虚实交互,我们必须将各零部件的工作原理、机制等相关细节都考虑进去,实现一比一还原。”郑玏回忆,项目启动之初,他与同事在泵站一待就是一整天,蹲在电机旁一边听一边记老技师说要点,有问题随时问。方案前前后后制定了四五遍,再与模型制作团队通过操作演练寻找问题。“现在,第一期模型已能结合进水、出水、天气、泵机运转、格栅启动等要素,进行3D实景建模和运行过程的动画效果,实现泵站生产状态的数字化重现和实时可视。同时,在建模中通过搭建仿真教学系统、实操技能培训、故障排查演练模拟、泵机结构拆解等活动,让职工通过电脑操作,了解设备内部结构及相关技术,不用再受客观因素限制。”
目前,“郑玏创新工作室”已完成专利成果4件,创新成果6件,还有6个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报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我心中,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行动中。”郑玏表示,未来,自身将继续带头立足本职、奋力争先、勇毅前行,让工作室紧贴泵站生产中的难点,推动泵站的技术进步,为武汉市汛期排涝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编辑:张文辉】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