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来看《从这里看见美丽中国》系列报道,见证新征程上正在不断谱写的美丽中国新篇章。接下来,我们一起跟随记者揭秘节能减排的新科技。
近几年,碳捕捉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经产生的碳排放是怎么捕捉回来的?捕捉回来又能做什么用呢?我们到东北的辽河畔去看看。
总台记者闫崎峰:在一望无际的辽河油田里,这座占地面积仅8800平方米的二氧化碳捕集液化站显得并不起眼。您可能想不到,这样一座规模不大的二氧化碳捕集液化站每年可以捕获并处理5.7万吨二氧化碳。这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316.7万棵成年树木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油田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往这些二氧化碳都被排放掉。而现在,会在排放口被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加压后变成液态二氧化碳,封存在这些白色罐体中。仅仅储存起来还不够,辽河油田让这些液化的二氧化碳派上了大用场。
总台记者闫崎峰:可以看到我旁边的这些管线上凝结了厚厚的白霜,管子里运输的就是低温液态下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被这些高压泵送入距离我脚下4000多米的原油层中。加入了二氧化碳的原油会变得蓬松、流动性好,便于采集,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至少18%的采收率。
在“碳驱油”的过程中,大部分二氧化碳会被封存在地下,少部分会随原油一同开采出,再被送到刚才我们看到的捕集站,经过液化处理后再注入到地下,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了石油的增产和碳减排的双赢。
总台记者闫崎峰:如果有一天当我脚下的油田被采尽,这里就将变成一座巨大的碳库,它的容量将达到2.4亿吨。到那时,大量的二氧化碳被运到这里,只注不采,永久封存!
辽河油田首席技术专家武毅:我们毕竟是一个以热采为主的油田,每年要消耗、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这个项目,其实是变废为宝了,既驱油又埋存。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相继启动了碳捕集工程,包括松辽盆地300万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工程,胜利油田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等,中国的“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从新战略到新格局,已驶入发展快车道。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