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她把东湖“装进”课堂,邀虫鱼鸟兽“伴读”

时间 2023-08-22 13:17:42 来源:腾讯网  

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她把东湖“装进”课堂,邀虫鱼鸟兽“伴读”

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实习生 李祥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邢老师,我在圆明园的荷花池里发现了这只小乌龟!”“邢老师这是什么鸟呀?不像绿头鸭……”“这片水域是不是被污染了?为什么是五彩的呢?”正值暑假,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华侨城小学的“华小观鸟群”里依旧热闹。孩子们纷纷晒出假期游玩沿途的见闻,讨论花鸟鱼虫的种类,思考分析景区的水质状况。

华侨城小学科学老师邢彦超,收到孩子们发来的“旅行明信片”后一一回复,并补充介绍生物信息,远程指导学生增长见识。7年来,邢彦超致力于将科学教育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相结合,激发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孩子们观察、实验、研讨、质疑、拓展、应用,把一颗颗科学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田,深受学生喜爱。

邢彦超老师

把东湖“装进”课堂

华侨城小学地处东湖之畔,学生大多来自东湖周边社区,作为“东湖儿女”,师生们对东湖有着特殊的感情。老师们尤其珍重这份自然的厚爱,并将教育融入其中,让每一名学生享受自然界的恩泽。

2017年,邢彦超来到华侨城小学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参与编写《大美东湖》系列校本教材之一的《生态东湖》。她主张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生态保护责任意识和参与能力。

邢彦超带着学生到东湖开展护湖实践活动

只要天气好,邢彦超几乎每周都会带着“巡湖小队”的成员们走出校园,开展护湖实践活动。孩子们头戴小红帽,随身带着水质检测实验材料箱、采水器、望远镜、画板、相机等,徒步40分钟前往东湖子湖筲箕湖。师生一路走走停停,沿路观察东湖的生态环境——春天最早“现身”湖面的黑水鸭,夏季层层叠叠的荷花,秋季坠满枝头的果实、冬天栖息于此的红嘴鸥……各类虫鱼鸟兽、花草瓜果被孩子们用绘画和文字等方式制成一幅幅精美的笔记大自然小报。

东湖观鸟

“我们把采样器抛入湖中,打上来的不只清水,还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小虾呢!这足以证明咱们东湖的水质相当棒啦!”对东湖水质进行水质监测是“巡湖小队”每次出行的重点任务。邢老师正引导孩子们通过仪器认真观察,把采样情况和水质参数填写在记录表上。这份东湖水质检测报告已经连续记录了五年,师生还积累了上百篇巡湖日记,堪称东湖水质民间版“百科全书”。

学生争做环保小卫士

在一次次的巡湖过程中,学生深刻感受到东湖动植物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也逐渐产生了保护东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年级八班的王禹皓同学已经是连续三年担当“小湖长”,每次巡湖工作对他来说依然充满惊喜。“氮和磷是反映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2020 年的 1 月到6月份,东湖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是近 40 年来最好的状况。”关于东湖的水知识,王禹皓如数家珍。王妈妈介绍,儿子特别喜欢跟着邢老师一起巡湖,在生态实践活动中他不仅拓展了视野、激发了求知欲,更增强了生态环保的意识。周末和假日王禹皓和班上的孩子们经常自发到长江江滩、东湖绿道参与垃圾清理工作,并向路人科普环保知识。

邢老师带学生进行东湖水质监测

一次,王禹皓在东湖里发现了一只皮鞋,便有感而发,开展了一场为期三个月的东湖生态环境调查行动,并在邢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只鞋”引出的东湖水污染现状调查与研究》,这份报告在第二十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湖北赛区荣获一等奖。

在沉浸式的生态知识学习过程中,在邢老师寓教于乐的引导下,华侨城小学的同学们把环保理念融入生活,人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爱护着东湖的生态环境——“巡湖小队”的周煜翔同学散步时,看到东湖边有游客正在用大头针绑上“面包虫”,引诱鸟近距离拍摄,考虑到这种行为可能会把鸟儿刮伤,他立即上前劝阻,并把这段经历分享给同学们:“大自然是各类生物的共同家园,维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环境脏了,脏的不仅是环境,还有心情。有了能清扫环境的机械鱼,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李若彤同学创作的水彩画《机械鱼》极具未来科技感,她把自己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和思考融入画作,提醒大家关爱环境,从我做起。

邢老师指导学生填写东湖水质采样与检测记录表

去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期间,邢彦超带领巡湖队员们在华侨城湿地公园开展了一系列笔记大自然和观鸟活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湿地教育的成果。

七年来,邢彦超坚持用自然生态教育滋润孩子成长,获得了“国际生态学校优秀教师”“湿地保护教育优秀教师”“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武汉市选拔赛优秀科技辅导员”等近11项荣誉称号。

巡湖观鸟培养了华侨城小学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爱琢磨让知识生动易懂

“邢老师有一批忠实的‘小粉丝’,每当课间或放学后办公室门庭若市,挤满了来和邢老师交流的学生。”华侨城小学科学教研组蔡静笑着说道。

邢彦超是该校科学教研组组长。在教学工作上,邢老师爱琢磨、不怕麻烦,动手能力强,非常善于创新教学方式。她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改进科学实验教具,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同在一个教研组,邢老师让年轻教师,包括我在内,很有安全感。”蔡静说。

科学课堂上学生踊跃举手发言

四年级下学期的《比较不同的土壤》是一节新课程,为了让土壤的渗水性实验呈现得更清晰直观,也让城市里从小被精心呵护长大的孩子更接“地气”,邢彦超课前2个月便开始寻觅合适的土壤。

小区的花坛里、学校的种植区、湿地公园、江滩、工地、花圃……但凡能找到土壤的地方邢彦超寻了个遍,最终选取了11种土壤,并从中筛选出适合学生实验的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带到学校。为了对比实验的科学性,她将又大又硬的黏质土块捣碎研磨成粉末。“其实这堂课只占了一个课时,但那段日子,邢老师几乎时时刻刻在捣鼓土壤,力求给六个班的学生都呈现出最好的实验效果,课后还会认真总结实验经验,可见邢老师对课堂教学无比虔诚。”蔡静感叹。在邢彦超的认真钻研和精心打磨下该课程获评湖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程”比赛一等奖。

电子温度传感器、感温油墨等,邢老师总能找到各种新鲜的实验教具,令科学实验仿佛被施了魔法一样精准又有趣;希沃直播、虚拟实验平台、精美的课件……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邢老师的实验课让孩子们充满期待

“蝙蝠到底算是鸟类还是哺乳动物?请同学们先查阅平板上的资料和图片再做出判断……”为了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课堂上邢彦超总是先设问,再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找到答案,自主得出结论,充分体验、感受、领悟科学的思想。《增加船的载重量》一课中,要探究影响船的载重量的因素,有学生提出载重量可能与船的底面积有关系,她果断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论相同质量、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也越大。

在邢彦超看来,“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她主张让学生充分体验、大胆实践。在学校,邢彦超积极把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她组织的航天模型制作竞赛、纸船制作竞赛、观鸟塔台制作竞赛、水钟制作竞赛等实践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