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关于“未成年被性侵”这件事,我们所知的并不多_新动态

时间 2023-06-21 11:58:59 来源:新京报  

关于“未成年被性侵”这件事,我们所知的并不多

这段时间,由新京报“剥洋葱”记者调查的《湖北随县博爱特校性侵案调查》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掀起诸多关于性侵犯罪和未成年保护的讨论。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身披“善名”光环的校长,竟多次把残障女孩召唤到其办公室,关上门,实施性侵。与办公室仅一墙之隔的是一间音乐教室,而“那是一堵并不算厚实的墙”。当其中一位受害者在兄长协助之下,对施暴者艰难地取证,发生在这所特殊学校的“侵害”和“被侵害”才加速走向转机。

如果在社交媒体上输入关键词,能见到这样或那样关于被侵害的讲述、控诉。那些未进入讨论范围的遭遇,随着时间流逝,则渐渐消失于数字网络。而更多的,可能是连“说出口”也是不能的。


(资料图片)

能得到社会关注和支持,尤其最终能让施暴者受审受罚的,总归是比较“幸运”了,它需要受害者的回忆、举证、勇气,需要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还需要警察和司法的受理执法,条件如此之多,少了任意一环都可能使受害者本人陷入无助的绝境。

《嘉年华》(2017)剧照。

然而,凡此种种,也都是老话题了。

在以往,我们关注了性侵与司法正义、性教育、施暴与文学、性侵报道中的“被动句”等话题,每有相关新闻发生,我们都在被提醒这件事重复讲多少次都不多。

现在,我们打算换个角度,让这个老话题在具体的经验层面展开。本文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做的田野观察,向我们讲述了未成年被侵害后究竟面临何种困境。他们目睹了受害者“举证”之痛苦,也访谈了受害者、办案民警、法官和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在今日公共讨论中,各种“道理”泛滥,争执不休,具体的感受和救助方法却是十分稀缺的。是啊,“讲了那么多,可最关键的问题终究是‘如何做’”。也唯有在一手的经验材料那里,我们对此才另有体会——哪怕是对人们开口必谈的、耳熟能详的“二次伤害”。我们也希望借助两位作者的这篇文章,让更多朋友了解到“社工”这一职业及其在未成年保护这项事业上的意义。

文中所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本文案例材料来自李侨明和张敏的田野调查,由李侨明撰写。

从日常生活出发的

“未成年保护”议题

在上周父亲节(6月18日)这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去游两次泳都有四五岁的“社牛娃”在更衣室里叫“社恐”的我帮换泳裤。我问娃跟谁来,都回答跟他们爸,自己换泳裤洗澡去了.......

这条朋友圈的结尾,加上了一句“好吧,祝不给娃换泳裤的爹,父亲节都不快乐”。

朋友圈留言“哈哈哈哈”的多是女性朋友,留下掩面流泪表情包的则多是男性朋友。这是一条“吐槽”带娃去游泳的父亲未尽好父职的信息,但吐槽的动因其实是来自于孩子向我求助时,作为陌生成年人的尴尬瞬间。第一个孩子自己穿连体的泳衣穿了一半卡住了,他的父亲似乎没有想过孩子能否自行穿着;第二个不会系泳裤的松紧带,那松紧带的超长长度和肥大的裤管似乎说明这是一件成人泳裤。一方面,接受过社会工作训练,具有性/别(sex and gender)敏感的人都知道,孩子不能让陌生人随便碰触裸露的身体。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具有正常同理心的成年人,面对一个“软萌”孩子的请求,很难一口回绝。因此,制造这个尴尬瞬间的“始作俑者”就是未将儿童(性)安全纳入考虑的“成年环境”,包括他们无性防护意识的父亲在内。

至此,未成年人保护的议题有了这样的日常话题联结以后,可进一步谈论了。

《熔炉》(도가니,2011)剧照。

在上文提及“陌生成年人”时,我似乎将所有的陌生人假定为未成年人潜在的危险源,但这种很难避免的“刻板印象”却严重偏离事实。未成年侵害案件数据显示,“熟人”比“陌生人”更有可能加害未成年人。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发布的2021年“女童保护”报告显示,公开报道的223起案例(共有受害未成年人569名)中表明人际关系的有198起,其中熟人作案160起,占比80.80%;陌生人作案38起,占比19.20%。从“女童保护”近十年来发布的报告看,“熟人”作案比例一直在70%至80%之间,最高比例曾达87.87%。在我们调研的田野点S市检察院,根据该院未成年保护数据系统(以下简称“未保云”)在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收录的数据,共有996个未成年遭受侵害案件。其中,性侵类案件为940件,主要罪名为强奸罪、猥亵儿童罪和强制猥亵罪三种,约占相关案件罪名的95%,其他侵害类被害人56名,只占到5%。案发时,与加害人为陌生关系的有352起,占比35.3%;熟人关系644起,占比64.66%。“熟人”包括亲人亲属(31起)、邻居(83起)、教师(54起)、同学(10起)、恋人(40起)、网友(147起)等,因此,“熟人”对自我防护能力较弱的儿童来说,并非就意味着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网友”这种在移动互联时代迅速发展的社会关系,已经成为熟人作案案件的首位,约占性侵案件总数的15%,远超其他的熟人作案类型。

另一个与我们日常观念不符的事实是,男童也面临性侵风险。传统教育观念中有认为男孩相比女孩“不会吃亏”的思想,然而对男童的性防范保护同样不容忽视。“女童保护”2021年报告中同样显示,在569名受害儿童中女童为462人,占比81.20%;男童为107人,占比18.80%,而且男童遭受侵害的比例与过往几年数据相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在S市“未保云”996名被害人中,女童919名,占比92%;男童77名,占比8%。这些数据表明在性侵害案件中,女童受到侵害的可能性较高,但男童同样可能被侵害,且由于受“男孩不会吃亏”的观念影响,通常此类案件更具有隐蔽性。

多组数据表明,被害人近年来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广东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显示,2021年起诉侵害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567件,占同期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52.55%。“女童保护”调查显示,2021年公布的223起案例中表明受害儿童年龄的有157起,其中受害人14周岁以下的119起,占比75.80%。S市检察院“未保云”系统的996名未成年受害者中未满14周岁的676名,占比67.87%。

《神秘河》(Mystic River,2003)剧照。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