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策划/李英波 统筹/贾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头条新闻
“为大家办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
85后清华硕士驻村一年多成村民“贴心人”
(长江日报记者李英波余康庭)
11月28日,天上下着蒙蒙小雨。市委机要保密和档案局与武汉市交投集团驻新洲区李集街刘溪村联合工作队队长李海涛,正和村民在产业园基地为茶树补肥,做好冬季时节的田间管护。
一旁的村民刘望爱看见长江日报记者靠近,忙着招呼:“摄影老师,快来拍拍李队长,他可是清华研究生毕业,不仅是学霸型人才,现在更是大家眼中的贴心人!”发现摄影记者一时难以辨认出哪位才是李海涛,刘望爱忙又补充道:“刚剪茶枝的就是,认不出来就对了,看来李队长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一个月时间走遍全村所有脱贫户
信任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建立
眼前的李海涛个子高高的,大额头下面有一双浓眉,显得十分精干。此时的他,衣服被雨水淋湿了些,鞋上踩了一脚黄泥巴,只有鼻梁上的一副眼镜跟想象中的“高材生”沾点边。“等我们把这批茶叶鲜叶挑选完再和您细聊,明天赶着打包销出去。”今年37岁的李海涛一边协助村民挑选茶叶鲜叶,一边跟记者打着招呼,茶叶能销出去,大家伙心里才能踏实。
忙完后进屋,李海涛介绍,去年8月,他主动申请驻村工作。刚到村里时,村民对他并没有多少信任,不少村民议论:“清华毕业的高材生来村能干啥?只怕是来走个过场。”
“面对不信任,起初我也很焦虑,但心中坚定地明白,来驻村就有义务、责任将每项工作做扎实,为大家办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在自我鼓励中,李海涛喊上村干部,花了一个月时间,走遍全村所有脱贫户,准确掌握每一户的真实生活情况。
走访中,李海涛运用工科生的逻辑思维,将体系庞大的政策文件进行细化梳理,专门为村民挑选他们最迫切需要的健康帮扶、教育帮扶和残疾人补贴等几大块政策,打印在纸上,并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一对一进行答疑解惑,让每户村民都能够清楚如何申请享受相关政策,并将政策上墙,好让大家随时了解、随时使用,真真切切地享受到党的政策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实惠。
为了向村民证明自己不是来走个“过场”,李海涛还从小事做起:耐心宣讲政策、撰写文档、维修电脑、防汛抗旱、联系公益基金会提供帮助……李海涛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村民的疑虑,信任也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慢慢建立。
稳固产业发展成果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通过走村串户,李海涛了解到,以往村民大多都是外出务工赚钱,或是种植棉花、大豆等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较低,不少土地撂荒。2018年底,经过相关部门介绍,刘溪村邀请了农业专家,对村里进行土壤、气候条件检测,鉴定发现,此地的环境适宜黄金茶生长。随后,新洲城楼寨茶厂与村里签订了承包协议,建设发展100亩黄金茶基地。
“都说黄金茶基地建成后,给村集体和村民都带来了切实的收入,所以几轮工作队都像呵护小孩一样培育它,接续稳固产业发展成果。”李海涛介绍,今年,为完善茶园周边基础设施状况,改善生产条件,驻村工作队协调使用财政衔接资金15万元,实施茶叶种植项目,包括道路护坡126.9平方米、茶园道路硬化585平方米、水塘安装护栏192米,又协调投入帮扶资金20万元,新建通湾公路700米。“今年,受疫情等外部环境影响,茶叶滞销严重,我们积极争取武汉市交投集团实施消费帮扶,帮助村里暂渡难关;明年,我们还准备和李集片区其他驻村工作队联动,号召驻村干部和村民一起网上直播带货,为茶产业发展寻找新出路。”李海涛说。
李海涛(右一)和村民在茶园计划冬季田间管护。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目前,刘溪村黄金茶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承包租金收入不少于8万元,为脱贫户带来土地流转费和劳务用工报酬不少于10万元。“年龄大了,没想到不出家门还可以就业,每年在茶园基地施肥、打药、锄草、砍杂树、制茶,能增收一万多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64岁的脱贫户刘水青说。
稳步壮大集体产业、持续美化村湾环境、落实帮扶举措……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今年,刘溪村16户脱贫户人均年收入均在9800元以上,未发现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需要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户,脱贫成效稳固。
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根据李海涛谋划,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准备依托黄金茶茶园基地,在村里打造健身步道、观景平台、凉亭等项目,建设茶旅融合产业园,吸引市民下乡观光打卡,带动乡村游经济发展。
想法提出后,李海涛还现场向村民们咨询意见,征求刘溪村发展“金点子”。
“品牌得宣传好,要有自己的特色。”“茶叶的工艺品质要提高些,包装创意可以更足些。”“我们家房子大,可以做农家乐、民宿。”……“说的都挺好,这些法子可以尝试!明年,我们争取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让小康生活更滋润。大家有没有信心?”李海涛为大家鼓劲。
“清华学霸都说好,这事准能成!”村民刘望爱的一句俏皮话,满屋子顿时笑声满满。
■清廉村居看武汉二十三
家门口打造沉浸式体验廉政公园
软硬件结合引导居民共享清风正气
(长江日报记者贾蓓通讯员陈子珊方干)
在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第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有处清风园,园内沿途道路两侧,设置有约30块勤廉刻石,上面刻有全面从严治党18警句、古今勤廉警句等;园内有处清风亭,其上对联“清风能化天下雪,廉政方赢百姓心”,是由社区居民陈本立所题,原老年大学校长俞东传书写。
“我们这处清风园,既是一座廉政文化园,也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小游园。”该社区书记彭明恒介绍,近年来,常青花园第四社区依托清风园,打造家门口沉浸式体验的廉政公园,通过“阵地宣传+服务体验”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块层治理体系,提升居民参与意识及参与能力,引导共建清廉文化,共享清风正气。
书香倡廉,打造“清风正气”
常青花园第四社区组建于2001年,位居常青花园中心地带,辖区覆盖新康苑小区、金苑小区、十三区,共有3475户,常住人口5000余人。
“清风园2016年底建成,今年,由东西湖区政府投资,园林局设计建设,对8000多平方米的园区进行了二期改造,成为了集政治教育、学习娱乐、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党风廉政体验式教育基地。”彭明恒说。如今的清风园,包括悦动清廉园——清廉文化展示区、静谧清韵园——文娱休闲区、奇趣清扬园——老少童乐区,划分为“一树一池一路一室一广场”五大功能区。其中的“一广场”——清风文化广场,是勤廉教育基地的主阵地,设置有清风亭、廉经、长鸣警钟雕塑等,以实物、石景、图文等形式,集中展现了“忠诚奉献、勤廉齐家”文化内涵。
据介绍,“清风园”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以居民自治为重点,以清廉文化为特点,全程让居民唱主角。社区党委发动居民群众参与创作,成功征集到一批廉政文化作品。同时,在活动形式上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樱花笔会”等品牌活动为载体,创新融合多主题“邻里见面会”活动形式,通过主题文化作品征集、社区文化生活共创会、社区文体团队风采展等多元方式,引导支持居民骨干共谋、共议、共建社区清廉文化活动,共享丰富多采的清廉书香文化生活。
阳光晒廉,打造“清廉社区”
近年来,社区充分发挥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及时查处党员群众反映的腐败、不作为问题。规范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落实社区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及时公开,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同时,社区将“共同缔造”实践理念与清廉建设相结合,在工作立项及结项验收中,积极发动群众共谋、共评,通过“邻里见面会”、“居民议事协商”、“三方联动会”、“志愿者心理赋能”等多样化方法,广泛听取居民诉求,多方协力共同解决问题。
议事促廉,打造“清廉队伍”
“针对这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我个人的意见是……”会议室内,居民代表、党员、骨干围绕小区重大事项讨论正酣。今年,由社区党委牵头,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力量,培育孵化了一支由居民代表、楼栋长、热心群众组成的社区居民议事协商小组,发动居民骨干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和社区各项工作,协同社区党委规范议事制度,制定协商清单,开展议事协商活动。
据介绍,社区居民议事协商小组倡导“居民事居民议”的协商共治理念,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通过小组会议、座谈等多种形式,践行一事一议,有效激发了居民“主人翁”意识,引导居民从“要我做”向“一起做”转变。
在社区居民议事协商小组的共同参与下,社区小微权力的运行更加规范,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治氛围更加浓厚。
监督守廉,打造“清廉秩序”
“在我们社区,除了外部环境的优化,我们最满意的是精神文化氛围的变化,协商议事成为了我们解决大小事的根本方法。”社区居民赵先生说。据了解,近年来,常青花园第四社区制定了社区小微权力清单和履职流程图,进一步推动清廉建设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
社区里,由党员、居民代表、志愿者、热心群众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社区工作,倾听群众心声,畅通收集居民意见渠道,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热情,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作用。
“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把清廉元素融入社区环境和居民生活,让清风拂面又润心,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彭明恒说。
腌鱼季大量淡水鱼上市
(长江日报记者潘璐通讯员周小平)
11月的最后一天,武汉迎来寒潮,不少到市场上买鱼的消费者惊喜地发现,鱼价也随着气温一起降了。
在汉阳二桥郭茨口露天菜场,长江日报记者看到,鳊鱼8元一斤,鲫鱼8.5元一斤,花鲢6元一斤,草鱼6.5元一斤,大白刁9.5元一斤,均价较上周跌了约0.5元一斤。市民陈先生说,天冷想买点鱼回家煮火锅,“没想到鱼比上周还便宜了,反正也差不多到了做腌鱼的时候,我顺便多买点回去腌上”。说完,他就称了三条草鱼。
按照武汉人的习俗,春节前两个月就开始进入腌鱼的季节,淡水鱼的需求量大增,大多数水产养殖户喜欢选择在这个时期集中出货。
目前,武汉市场上淡水鱼供应充足,不仅有本市及周边孝感、鄂州、咸宁、洪湖等地的淡水鱼产品,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淡水鱼源源不断涌入,因此鱼价持续走低。
武汉德瑶望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人正在起鱼。
在黄陂区祁家弯街道夏王村胡家湾,武汉德瑶望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胡国,与工人们顶着狂风和初雪,在鱼塘里进行收网、分拣、装货等作业。“天气冷了,也到年底了,我们的大部分鱼都要在这个旺季收网捕捞。一天有4万斤淡水鱼上市,除了供应武汉本地市场以外,还有不少产品销往浙江、江苏等地。”胡国说。
对于寒潮天气,胡国表示,上周就收到市、区农业部门的预报提醒,合作社早早做好准备,给近万亩养殖水面重新补注新鲜淡水,池塘水位平均增加约0.5米,安全的水位让鱼儿可安全越冬。
据了解,为了给广大水产养殖户排忧解难,保证鱼儿安全过冬,11月29日,武汉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联合举办全市线上水产技术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市六个新城区的水产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水产养殖大户以及各区水产养殖管理人员60余人参加。培训内容涵盖设施渔业发展现状与应用、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健康养殖管理等内容。
全国水生蔬菜研讨会在汉举行
(长江日报记者潘璐通讯员刘珂杜凤珍)
第十一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近日在武汉举行。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湖北省“515”莲产业科技服务行动团队成员,湖北省蔬菜(莲)产业链建设重点县(区)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合作社等,以及其他国内从事水生蔬菜科研、教学、管理、推广、生产、加工及营销的单位及个人共200余人线上参会。
大会主题报告部分,水生蔬菜专家们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系统阐述了近年来我国水生蔬菜资源与育种、绿色防控技术、生产机械化技术、保鲜加工技术、农产品品质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以及湖北省蔬菜(莲)产业链建设情况。国内从事水生蔬菜科研的高校、科研单位及国内知名水生蔬菜加工企业专家和代表,作了20个专题报告,涉及莲藕、茭白、芋、菱、莼菜等水生蔬菜的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保鲜加工等内容。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孙亚林作了《莲子做种技术研究》报告,阐述了以柯卫东研究员为学科带头人的团队,近年来开展“莲藕种子做种”技术研究,通过对莲藕品种“鄂莲10号”多代自交纯化和大规模筛选,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适合用种子做种的优质高产莲藕新品种“五月早”,改变了一直以来莲藕采用地下根状茎“莲藕”进行无性繁殖的状况。
武汉市再添一座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通讯员王璐)
近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公开信息显示,武汉市本土龙头企业——湖北金林原种畜牧有限公司株山猪场,荣获2022年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省仅4家生猪养殖企业上榜)。至此,武汉市现有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增加至23家,数量位居全省之首、副省级城市前列。
近年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践行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核心,坚持“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标准化示范场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养殖基地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规范使用,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畜禽养殖提档升级加速推进,生物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率先在全省开展整县(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辐射带动全市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涌现出湖北金林、武汉金龙、武汉丰美禾等一批种养循环典型示范企业,相关做法得到高度认可和大力推广。
■每周一景
冬季蔬菜绿油油
近日,强寒潮来袭,在江夏区紫金蔬菜合作社,菜农们正忙着采摘新鲜蔬菜,供应市场。据了解,目前武汉市场本地蔬菜品种丰富产量足,市民吃菜无忧。李英波摄
【编辑:邹卓然】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