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土地市场似乎出现了回暖现象,部分房企表现积极。但从全年数据看,企业拿地意愿并不强烈。
根据中指院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11621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50.5%,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央企新增货值位列前三甲。从新增货值来看,华润置地、保利发展和招商蛇口占据榜单前三位。2022年1-11月,华润置地以累计新增货值2031亿元占据榜单第一;保利发展和招商蛇口紧随其后,累计新增货值规模分别为1944亿元和1714亿元。
(资料图片)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分城市来看,杭州等城市民企拿地活跃度较高,而郑州、武汉、长沙等城市则更加依赖地方国资企业托底。
2022年1-11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权益拿地金额与面积TOP10
拿地总额下降一半
图:2021-2022年11月50家代表房企每月拿地总额
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中指地主数据范围:包含招拍挂权益土地及收并购土地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11621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50.5%,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TOP100门槛值为3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亿元,TOP100企业招拍挂权益拿地总额占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的比例为37.7%。
50家代表企业拿地总额同比、环比降幅收窄。2022年11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23.2%、环比下降24.7%,降幅较上月略有收窄。11月,北京、深圳、杭州、南京、武汉等多个热点一二线城市进行了2022年第四批次集中供地地块,优质地块供应带动房企拿地热情略有恢复,代表房企拿地总额较上月略有增加。
“多次少量”或成常态
从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来看,央企国企仍是主力。华发股份、华润置地、中海地产、保利发展等全国性龙头企业仍在多个重点城市广泛布局,央国企参与热度较高,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中有半数以上为央企国企,这与稳健型国央企的资金状况相对较好有直接关系。民营企业中,滨江集团保持杭州区域龙头地位,牢牢占据杭州市拿地金额榜首。
数据范围:包含招拍挂权益土地及收并购土地,城市下辖区县不纳入统计范围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中指地主
截至11月末,从拿地企业结构来看,继民企逐渐淡出之后,央国企的积极性也明显下降,城投不得不再一次进场托底。
但与去年三批次有所不同的是,在财政部126号文之后,今年不少城投打算开发项目。以无锡为例,四批次土拍地方城投引入了朗诗、香港绿地等市场化运作房企合作开发。在如今地方财政紧张、参与保交楼、出资托底土拍等背景下,地方城投急需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分城市来看,杭州等城市民企拿地活跃度较高,而郑州、武汉、长沙等城市则更加依赖地方国资企业托底。
多地放宽集中供地次数限制,“多次少量”或成常态。
9月23日,长沙提出调整土地推介方式,今后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更改为年度常态化更新;10月28日,南昌“力争”退出集中供地,正式打响退出集中供地第一枪;武汉更是宣称要在今年完成六个批次的集中供地,这也意味武汉进入了常态化土地更新。
去年开始施行的集中供地制度,今年正在逐渐变得灵活化。时至今日,已经有多个城市打破集中供地年度不超过三次的限制,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纷纷启动今年的第四轮供地,更有徐州、武汉、苏州等城市将有第五批次土地上架,而据消息称,武汉市土地交易中心后续还将适时发布本年度第六批次集中供地公告。
随着土地市场进入新阶段,各地开始因城施策对“两集中”供地模式进行适当调整,这将成为今后土地市场的大趋势。
两集中政策的出台目的是稳定地价预期,从而实现稳房价、稳预期。随着土地市场降温,溢价率下行、地块底价成交现象变得逐渐增多,地方国资平台托底现象显著,全年供地计划完成率不足六成。因此,多地增加供地次数,同时减少每次的出让块数,“多次少量”或将成为常态。
中指研究院认为,展望12月,尽管近期各类利好政策不断,但无论是金融16条、预售资金监管优化、还是“第三支箭”,其核心目的都是对房企的纾困,很难在土拍市场立刻起到作用。在房地产市场企稳之前,土地市场尚不具备全面回升的基础,热点城市仍将聚焦在北上深杭等核心城市。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