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1日讯(记者金文兵)20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刊发了《武汉黄陂发现一个植物新种》一文,报道了黄陂区发现一个植物新物种绯红金粟兰,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绯红金粟兰。赵鑫磊 提供
(相关资料图)
有人抱着看稀奇的心态,辗转打听新物种的具体位置,想去实地看看、想去做直播。出于保护这一物种的原因,研究人员均予谢绝。
为什么不公开这一新物种的发现地?研究人员希望大家“关注而不打扰”。
作为绯红金粟兰的发现者之一,武汉植物爱好者、中医药工作者周重建表示,这处发现地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山地,这种绯红金粟兰的数量非常少,还没有探明周边是否还有更多分布。如果去的人一多,单是踩踏就会破坏那一片小小的生境。万一有人采挖,那就更麻烦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前不久,浙江和海南两地发现了一种名为“白盖鸡油菌”(cantharellus albopileatus)的新物种,有人想采来品尝,急得专家连声建议不要采食。
绯红金粟兰。赵鑫磊 提供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赵鑫磊是绯红金粟兰的另一发现者、鉴定者,他曾多次来到黄陂北部山区考察。
21日,他告诉记者,最近几年的封山育林,大别山地区的生物资源得到了明显恢复。随着研究人员野外考察的逐渐深入,作为大别山余脉的黄陂北部山区,有望发现更多新物种、新记录种,武汉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采写上述新闻的记者是一名生态记者,多次随科考人员进入武汉周边的山间,也陆续报道过一些有趣的生物物种,比如:蔡甸发现植物界“大熊猫”——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物种秤锤树的野生种群;黄陂和红安天台山发现蜈蚣兰;大别山发现水晶兰等。这些物种大多还有待深入研究,它们的濒危程度还没有明确。
水晶兰。记者金文兵 摄
蜈蚣兰。记者金文兵 摄
同时,研究人员发现,越是新物种,其所处的生境越是脆弱,这些地方相当于它们最后的“避难所”。如果因为公众的“好奇”而对这些新发现、新记录物种造成了伤害,这种伤害甚至可能造成一些新物种“刚发现,就灭绝”的痛楚。
因此,记者在采写这些报道时,审慎地隐去了明确的地理坐标。
随着国家全面推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很大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趋向多元:有人默默保护,也有人怀有更多“好奇心”,希望探究更多的自然奥秘。
“这都是好事。公众这种关心自然、向往自然的情绪,需要善加呵护。”21日,发现及鉴定多个植物新种的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江明喜研究员建议,“也请大家体谅,这些新发现物种的生存环境仍然艰难,过多打扰肯定对它们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新物种发现地,建议一般不向公众公开。”江明喜说,大家如果对植物有兴趣,可以前往一些科普基地进行参观,没必要跟风式上山“看稀奇”。江明喜希望更多人“关注而不打扰”,让这些生物所构建的生态系统更加多样、更加稳定和持久。
【编辑:赵可】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