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老婆是谁?
大家都熟悉李时珍,都知道他尝百草,写过一本非常有名的药材著作,就是《本草纲目》。当他出生时,他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医生,但是在他出生的年代,当医生并不是受所有人都喜欢的,有时候甚至会被别人鄙视。他的父亲不想让他的儿子经历和他一样的生活,所以在他小的时候,就督促他好好学习,出人头地。
李时珍年轻时照做了,但是很无奈,他是一个很多病的人。有一年,他在考试中得了一场非常重的风寒,要不是父亲的悉心照料,估计也不会有后来的名医。那时,他告诉他的父亲,他想成为一名医生,如果自己是朝廷的官员,体弱多病无异于去送死,没有好医生能治自己的病,再大的官,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
他父亲听后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当他的父亲行医时,李时珍每天都跟着他,因此他获得了许多临床经验。后来,他决定自己写一本关于药材的书。那时候他已经结婚了,但和他在一起的经常是青梅竹马冬青,他们经常在一起,无论是外出救人还是治病,他们都不离不弃。
不幸的是,当时李时珍已经和别人结婚了,李时珍的老婆叫吴慕榕,他不喜欢这个老婆。他们两个结婚,是因为父亲在自己年少之时许的这门亲事。但就算和冬青关系好,作为已婚男人,李时珍也会每天回来住在家里。慢慢地,他对这个老婆有了不同的感情。
他觉得这个老婆很贤惠,不像其他女人很强势,老婆也想一直陪在老公身边。相反,李时珍与冬青的长期亲密接触使她非常生气,并决定与李时珍离婚。当时,李时珍不同意,他觉得这个老婆是他的真爱,于是决定抛弃一切追回前妻,李时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老婆哄了回来。
李时珍的老婆也很感动,两个人之后过着幸福的生活,到了后期,真的是相敬如宾,李时珍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经常照顾她,两个人还会一起讨论医学方面的书籍,他们甚至去山里尝过草药,慢慢地携手共度一生,合葬在了一起。
李时珍有没有后代?
李时珍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山人,祖籍湖北蕲州,曾为皇家太医院判,被朝廷敕封为“文林郎”。对于现代人而言,可能我们所有对李时珍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本草纲目》之上。可是您却并不知道,其实李时珍的贡献还不止于此,他对脉学的研究也颇有造诣,还著有《奇经八脉考》及《濒湖脉学》等,故此,才被后人称作是“药圣”,与同时代的“医圣”万密斋齐名。
李时珍年少时,曾读过不少儒学经典,也曾试图参加科举考试。然而,他屡试不第,逐渐灰心并对医药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至于最终深入钻研此道。对于药物的执着,李时珍几乎是以“神农尝百草”的方式对待。为了能够彻底研究动植物药性,他不惜亲自试验药物的毒性,甚至不少次都险些毒发身亡。也正是如此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精神,才指引他完成了这样一部巨著《本草纲目》,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经典之作。
根据思想惯性理论来看,古代出现一句特别有趣的民谚,叫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如此一来,人们就会想当然的认为“老子英雄儿好汉”,既然李时珍是著名的医药学家,那么他的儿子甚至是孙子,也应该是医药学领域的权威。可事实并非如此,李时珍的后代儿孙,不仅没能在该领域做出成绩,甚至连踪影都很难再见到。
近些年来,湖北蕲春县,也就是李时珍的故乡,致力于打造李时珍形象IP,为本县文化领域树立典型。可令蕲春县县长感到意外的是,就在他们致力于寻找李时珍后代时,居然一无所获。蕲春县县长表示,虽然当地的文化部门正在积极寻找李时珍的后人,可目前收效甚微。不少人也都会自称是李时珍的后人,甚至还信誓旦旦地拿出家谱进行对比,结果却没有一个是真的,真是令人失望。
此时可能会有读者感到好奇,为何李时珍的家族传承会中道衰落?相关考古学家对此作出了判断,认为李家后继无人的现象,与历史上的一次事件有关,这件事便是张献忠屠蕲州。众所周知,张献忠是明末时期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曾与李自成齐名,并在巴蜀之地建立了“大西”政权,是当时实力颇大的一股武装势力。张献忠的一生,可谓是残暴无情,且极其喜爱杀戮,甚至在他的眼里,人命如同草芥,根本不值一提。
张献忠的一路攻城掠地,几乎如蝗虫过境,令百姓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据说,张献忠规定,每至一城,便要挑选出15岁以上的精壮男子充军,其余老幼妇孺一律杀光,根本不在乎城池的战略性。不幸的是,湖北蕲州就是张献忠所屠城市中最惨的一个。
据史料记载,在抵抗张献忠起义军时,蕲州百姓上下一心,军民共同抵抗进攻,老百姓们甚至拆房子构筑工事,阻击登城的敌军。可不幸的是,蕲州城并非固若金汤,最终被起义军攻破,而张献忠进城后所下的第一道命令,便是“搜尽民财,鸡犬不留”。翻译过来就是,把城里所有的财富都搜刮干净,城内的狗和鸡都要杀得一干二净。试想一下,祖辈都生活在蕲州的李时珍一家人,岂能躲过如此浩劫?最终家族性消失,也应该在情理之中了。
不得不说,这对于现代人而言,的确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可值得庆幸的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最终还是流传了下来,成为国医药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国内玩广泛学习和借鉴。
最后再提一点,就是现代医学的发展,逐渐呈现“重外轻中”的状态,这无疑是对国医科学的轻视。故此我们也希望,国人能够重新正视国医的地位,毕竟它才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留下的精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