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环球新要闻】南腔北调之交汇,成就了武汉“戏码头”之名丨九派时评

时间 2023-06-14 14:49:37 来源:九派新闻  


【资料图】

南腔北调之交汇,成就了武汉“戏码头”之名丨九派时评

文/九派新闻评论员文和刀

最近这几天,江城人民得以近距离欣赏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艺术,与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一场浪漫约会。原因无他,“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正在武汉举办,这也是自首届全国非遗曲艺周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非遗曲艺大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曲艺人此刻正云集于江城。规模最大是多大?这一次,参演的曲种数量最多,参与的队伍也最齐,他们不止在剧场演,还带着曲艺来到了吉庆街、东湖绿道、汉口里……等许多景区、学校、社区、机关和企业。所有的演出都是免费的,或者说,已经被武汉“承包”了。街角巷头,南腔北调。来自不同地域的曲艺文化在这里交汇、流动,你方唱罢我登场,十足有趣。

非遗周开幕式上,尤其星光璀璨。湖北大鼓、山东快书、乌力格尔、梅花大鼓、陕北说书、京韵大鼓、苏州弹词、二人转、北京评书、粤曲南音……比刘兰芳老师、张明智老师等几颗“明星”还要显得迷人的,是整片“星河”。你很难在其他的什么演出现场产生类似的感受:你突然意识到咱们是一个多么大、幅员多么辽阔的国家,能装得下这么多、差异这么大的内容。类似这样的“满堂红”“大杂烩”,或许只有一年一度的春晚才会有吧。但春晚尚且还是大雅之堂,没得这么俚俗亲切。

曲艺的核心是叙事,说白了就是在诉说。同样都是诉说,可是方式语气语调如此错落参差,有其浓郁的地方风情。你听那,嘈嘈切切,方言变调,是从古至今南来北往无数人在诉说啊。说那三国的故事杨家将的故事,也说那新中国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万千条絮语的溪流,最终汇流入主旋律的大河中。

坦白来讲,若是没有字幕的帮忙,许多地方的曲艺表演确实很难看懂,就是因为使用了原汁原味的方言。这当然会影响一些体验,也同时提醒着我们,曲艺确实是一种十分仰赖当地民风民情的艺术,很难脱离本土的语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同时保护橘和枳的生物多样性。生在淮南的人,亦可借助一株枳来遥想北地的风情。

就像听不懂的曲艺一样,不同地方的人与人天生存在着很多差异,也许一开始并不能完全理解彼此。但这也并不妨碍他们友好共处,欣赏彼此的长处,也无法阻拦人们乘着科技赋予的翅膀——无论是字幕还是交通工具——双向奔赴。听不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听到、愿意听,重要的是接触和尊重。

武汉也是个南来北往九省通衢的地方,很多东西就是这么大杂烩出来的。武汉的“戏码头”之名,也正来自于诸多戏曲剧种在此的交汇流动。名团名角各方齐聚,方有盛会不散,戏魂不散。今日各路曲艺相逢此地,让非遗走进市民的生活,走入人们的记忆,也算相得益彰。在这个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的时代,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就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