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全在为一位母亲愤慨。
(相关资料图)
6月4日,中国新闻周刊通报。
武汉「小学生校内被老师开车撞倒身亡」(后文称校园碾压案)事件,当事人的妈妈杨女士在小区坠楼身亡。
具体坠楼原因,还在调查。
但所有讨论,离不开两个字:
网暴。
该事件已经连续发酵了几天。
每一步进展都引发大量关注。
起因是5月23日,武汉汉阳区弘桥小学内。
一名一年级小学生,被校内老师开车撞倒,送往医院后救无效不幸离世。
事故发生后,受害者母亲杨女士前往医院,后又在学校门口维权。
并接受相关采访,在社交平台发布维权视频,质疑事故中几个疑点。
但谁知,杨女士出镜后,暴力评论却层出不穷。
甚至引得官媒下场,封禁相关账号呼吁停止网暴。
原本一件让人惋惜的事故,何至于发展至此。
不说还好,一说实在可笑。
杨女士出镜,本为接受采访。
希望引得大众关注,为死去的孩子要个说法。
但在网暴者眼中,她却不自觉地犯了五宗罪。
一宗罪,漂亮。
杨女士从事房产销售,形象姣好,工作要求须配备妆容与工装。
在相关出镜画面中,杨女士因急匆匆赶去医院,故仍保持工作形象。
因而被质疑,不够悲伤。
「都这种情况了,还有心思化那么好的妆。」
「这是后妈吗,打扮那么漂亮」
还有人直接鉴赏身材。
他人的生死哀痛,成了乐子。
更有甚者,开始造黄谣。
「说不定就是做那啥的,以后养大的孩子估计也不是好人,这样挺好,一了百了。」
更令人发指的是。
杨女士去世后,还有人在凭空揣度夫妻关系。
轻飘飘地诛心,大嚼人血馒头。
我又想起《搜索》里的叶蓝秋。
一边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日无多,绝望地自我放逐。
一边是因为外貌被肆意揣度造谣私生活,加速了叶蓝秋的轻生意念。
11年前的片子了,竟然还能如此悲哀地应景。
二宗罪,理智。
不管是接受采访,还是自己发布的视频。
杨女士谈吐不俗、逻辑清晰。
在肇事者面前,她能克制情绪。
详细询问事故经过,并阻止丈夫冲动动手。
在媒体面前,她详述自己发现的疑点,声明自己希望得到大众关注的诉求。
所以,她又被骂了。
「好淡定,像在说别人家的事。」
「眼里没有一点悲伤,大概想着大额赔偿款。」
因为不符合刻板印象中的受害者形象,所以被开除了受害者身份。
还有人质疑,一切都是剧本。
质疑杨女士表演完丧子之痛后,下一步就是出来带货。
「表演一样,竟然没有崩溃。」
三宗罪,有钱。
与杨女士的外表一起备受关注的,还有她的衣着。
在部分人看来,衣着隐藏着经济能力。
于是有人长篇大论,逐一在社会新闻下列举其穿搭,并贴心附上价目。
意思无非在讲,「看吧,孩子死了也不忘打扮」以及「有钱人不值得同情」。
爱钱又仇富,淹没了同理心。
四宗罪,坚持维权。
5月25日官方发布声明,称肇事教师已被刑拘,相关校领导被免职。
杨女士却发布消息,称仍未收到任何道歉和祭奠。
有的,只有各种质疑,乃至线下维权威胁。
「不要一分钱,我只要他向全社会给我儿子公开道歉」
她的坚持,同样引来不满。
有人质疑杨女士的维权动机,是为提高赔偿金额。
觉得有了答复,就该识趣地噤声。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单纯就是为了出口气,还是索要更多的赔偿」
甚至有人开始为肇事者抱不平。
心疼其人生因为这件事「毁了大半」。
五宗罪,说来说去,离不开女性原罪。
引发如此大规模关注与大众共情的丧子案件,鱼叔想到两起。
一是江歌案。
二是林生斌案。
但如果用同样审视当事人的方法横向对比。
会发现,同样是评价外貌、穿着、谈吐、理智维权的标准。
放在林生斌案前期,舆论方向却与杨女士如今截然相反。
不少人为林生斌失子丧妻而心痛,甚至为其不平人已中产却难逃噩运。
后期林生斌开直播卖童装,众人也愿下单支持。
如果不是后来其「深情人设」崩塌,林生斌或许仍是许多网友眼中专一的丈夫和爱子如命的慈爱父亲。
再回想江歌母亲一路坚持维权,收到无数攻击与谩骂。
连每次出镜状态,都要被揣度审判一番。
对当事人的双重评判标准背后,暗含着难以察觉的女性歧视。
外表优秀、情绪稳定、做事理智有章法,明明都是褒义词。
但却都被当成与「母亲」身份相斥的人格属性。
这不是带着刻板印象的歧视又是什么?
在部分人眼中,歇斯底里似乎才是丧子的母亲应有的标准状态。
我就纳了闷了,这些个标准到底是谁定的?
《隐秘的角落》中,王瑶的女儿意外坠楼。
如果按丧子就该歇斯底里的标准,那王瑶显然不合格。
送走女儿的医院里,王瑶失魂一般瘫坐。
直到周春红的纸巾递来,才像回过神来,有了泪意。
葬礼上,王瑶与朱永平的表现对比也相当强烈。
一个没有表情,一个痛哭流涕。
她跑到周春红的工作单位去找线索。
甚至可以笑着,跟一群人聊天。
单看这些,王瑶在现实中大概也逃脱不了网络审判。
但与这样的表现相对的,是王瑶对找寻凶手的疯狂执着。
她知道,不管做什么,女儿都回不来了。
她要找一个答案,一个能让自己可以怪罪、可以声讨、可以活下去的答案。
王瑶本能地察觉到案件与朱朝阳有关,不停地往警局里面跑。
一丝一毫的疑点和线索都不放过。
她寻找一切可以引发关注的方式,不计后果地行动着。
似乎要拉着所有人一起「共沉沦」。
她的眼泪很少,或者说来不及流太多。
当朱永平一角被张颂文一场吃面落泪的实力演技树立成一位伤痛无奈的父亲时。
王瑶的偏执却在戏内戏外都引发了不少质疑。
如今再看,倒是有了别样的理解。
同样身为母亲,《漫长的季节》里得知儿子死讯的罗美素同样「反常」。
王阳的白事宴上,她比任何人都亢奋。
冷静地做了一大桌子菜,因为盐放多了,还笑出声来。
但这种反常的举止,倒映出的正是扭曲的绝望。
剧里,美素因儿子的死对王响冷视,似乎是找到了一个可以怪罪的人。
但很快,她大概是觉得连这份恨都了无生趣,才选择静悄悄的一个人离开。
现实中案件中的杨女士,又何尝不是如此。
实际上,她并不是一以贯之的冷静自持。
更多个没有被注意到的视频里,杨女士泣不成声。
所谓她「战斗」的姿态,似乎也为提着一口气。
但不论当事人何种悲伤姿态,都不该受此指摘。
面对亲人去世,难道还有义务照着外人的想象模版来悲痛?
那才是可笑。
该为恶言负责的,没有别人,只有恶言者自身。
确实,无端的恶言恶劣性不容动摇,是何时都该声讨的对象。
但鱼叔不想将话题,停在单纯的网暴上。
很多人因杨女士的离开,聊起因不堪网暴而去世的刘学州,以及粉发女孩郑灵华。
但这其中,仍有区别。
从案发到杨女士离世前后不过11天,期间其是否有关注到网暴言论仍值得商榷。
相关通告,给出的结论也是「轻生具体原因暂时还不清楚」。
我们还需要更多耐心与时间。
在这次案件中,网络暴力或许是最好得出的结论,最容易怪罪的真凶,以及最能聚集引导情绪的话题。
但也是,最容易失焦的无力攻击。
如今再去看杨女士相关的评论区,早已没有一丝痕迹恶言痕迹。
网暴账号是消失了,但网暴消失了吗?
你我心里都有答案。
如何有效抑制网暴,还需一问再问。
同时更值得追问的,还有网暴之外更现实的问题。
《隐秘的角落》里,王瑶不知道一切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明明一家和睦,有问题也都是些算不上问题的问题。
女儿那天如往常一般,去少年宫学习。
「到底哪一步错了才变成如今这样」的疑惑,把王瑶逼到孤绝的极端角落。
而校园碾压案中,网暴更像头顶喧闹的暴风雨。
校园中的人车分流问题、在校附近急救医院选择的问题、以及诸多不解之处,才该是避免问题再次发生的有效追问。
但在这之后,还会剩多少关注度?
网暴就像网友们的发泄出口,为惋惜一个无辜绝望母亲的离去,找到一个可以怪罪的对象。
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还能多行一步?
静思己言,反观自身,正视语言的力量。
最重要的,还是要追问。
理智、冷静、坚定地追问问题所在以及解决方式。
就像那位母亲一样。
全文完。
助理编辑:白素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