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副瘦弱的肩膀
担起的是乡亲们的冷暖安危
一个十字药箱
(资料图片)
陪你丈量乡间小路
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
你用爱和责任
守卫村民健康的“最后一米”
你把阳光洒进老百姓心头
让大爱照亮整个村庄
你就是云梦县下辛店镇白水湖村卫生室陈年祥医生。你是我们的好医生,2023年中国的好医生。
蓝底白字的村卫生室牌子,在远离城镇的白水湖村显得格外醒目。你从16岁到73岁,从朝气蓬勃的帅小伙到头发花白的古稀老人,你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在小小的卫生室里默默坚守了57个春秋。
20世纪的白水湖村,没有水泥路,全是坑洼不平的土路。没有交通工具,你出诊全靠两条腿。没有路灯、手电筒,夜间出诊只有一盏煤油灯。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你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半夜三更梦正酣,你被前来求诊的乡亲叫醒;无人迹的小路上,你披着星光独自回家。你熟悉这里的沟沟坎坎,夜再黑,你也不会迷路。
那时候,医疗条件很差,常用药采买要提前计划,青霉素很难购回。为了满足患者治疗需求,你在自家的二亩地里种上了60多个品种的中草药,板蓝根、鱼腥草、穿心莲等。你利用地里长的草药,制成的膏剂、汤剂免费提供给患者,受益群众达万余人次,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万能膏”。
那时候,乡亲们日子都过得紧巴巴,一分钱巴不得掰成两分钱用。你常做“傻事”:出诊不要钱,患者没钱你垫付,遇到患疑难杂症的病人,你亲自护送到大医院。
你有一个账本,记录着帮村民看病后垫付的医药费。少的一两块,几十块,有的是20多年前的老账了,有的欠账人已离开人世了;多的一两千块,是你为急诊村民转诊到上级医院垫付的医药费。
这些年,你也记不清自己垫付了多少次医药费,只知道还有六万多块没收回来,你也从不主动找别人要。
账本的背后,记录着一桩桩感人的故事,帮小脚婆婆割掉足底大肉疙瘩就是其中一件。
1973年的一天,你背着药箱逐湾巡诊中,发现一位50多岁的小脚婆婆住在一间茅草屋里,整个屋子气味难闻。细问得知,婆婆脚底长了一个拳头大的肉疙瘩,已经20多年不能下地走路了,因为贫困也没寻医,平日里依靠一张椅子当拐杖,生活几乎全靠乡邻照料。忍着恶臭的气味,你揭开婆婆的裹脚布,发现肉疙瘩里面硬外面软,皮肤已溃烂,触目惊心。
你下定决心要为婆婆解决这个大麻烦,割掉肉疙瘩。那时,你还没接触过外科领域,便利用晚上的时间翻阅大量医学书籍,制定严谨的手术方案。麻醉,局部缝合,压迫止血,缝合伤口,你花了近一个小时,取下的包块组织就有50多克……你顶着风险实施了手术后,每天两次上门换药,十天后拆线,半个月后,伤口痊愈。
婆婆终于站起来了,彻底摆脱了几十年的病痛折磨,到老人七十多岁时去世前,还一直在口里念叨“陈医生,真是个神医,是个大慈大悲的好人。”那次的治疗,你没有要老婆婆一分钱。
你一定记得,69岁的村民罗滋润老人丢下拐杖的那一刻,热泪盈眶,伸出颤抖的手紧紧握住你的双手,久久不愿放开。嘴里不停地说“好,谢谢……”
罗滋润老人的子女为了生计经常外出务工。2015年的某一天罗滋润突发脑梗,半边肢体行动不便。自那时起,老人每次病情加重时,只要她一个电话,无论远近,你都随叫随到,有时还负责接送,垫付医药费、检查费。你坚持给她针灸、按摩。你一做就是8年时间。罗滋润老人早已把你当成了亲人。老人终于可以丢下拐杖行走,生活基本自理。
像罗滋润这样,把你当作亲人的还有很多很多。你背上药箱走在村里,就是一个流动的“简易医院”。你走遍了全村所有村湾角落、田间地头,谁家居住在哪条巷子,家里有几口人,张大爷心脏不好,李婆婆长期眼疾……
对无人照顾和无人接送的患者,你坚持做到接进来治疗、送回家休息。对不能前来就诊的病患,只要一个电话,你一定按时上门问诊,像这样的情况每年多达900余人次。
有一天下午,村里的留守老人李爹爹突发中风,不省人事。接到求救电话,你背起药箱一路小跑,翻沟过坎抄近道,争分夺秒地赶到李爹爹家。安抚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紧急输液扩张血管、降颅压……两小时的抢救,你将李爹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疫情防控期间,你每天凌晨五点半起床,先打扫卫生,再将一天用的消毒液、口罩、记录簿准备好。然后就去给居家观察人员测体温,还将疫情防控的科普常识编成方言顺口溜,走村入户宣传,风雨无阻。
家人担心你年龄大,抵抗力差、易感染,你却说:“我是医生,我不去,那让谁去,别人更不能去!”你中午简单吃几口,继续工作,测体温、对往来车辆消毒……直到晚霞将你的背影拉长,那一刻瘦弱的你看上去是那么高大,那么伟岸。
你是村里最早的“土医生”,知道治病重在防病,你为全村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档案,为每个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对慢性病患者分季随访,每年至少4次上门服务,督导他们合理用药、营养膳食……每个入户随访的日子,村民们都会翘首以盼。
为了给患者更舒适的就医环境,你自费装修卫生室,用省吃俭用积攒的12万多元,购买病床、电脑、电视机、饮水机等,因为一个规范的村卫生室,是你夙愿。
你说“我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我自己有碗饭吃就行了。”现如今,73岁的你,戴着老花镜学会了使用微信,为的是服务外出打工的村民,他们在手机上用微信求诊,你,有求必应,耐心地回复。
57年来,你服务的患者多达60多万人次,“卫生先进工作者”“十佳乡村医生”“荆楚楷模”“中国好医生”,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你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坚定而有力的步伐,温暖而执着的目光,贴心而恳切的话语。
每一个清晨和日暮,你无怨无悔,守护健康。你行走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不论刮风下雨 ,酷暑严寒。你凭着一股肩上有责、心中有爱、眼中有民、脚上有泥的干劲,诠释了当代医者情怀。
来源:通讯员 张艳霞
编辑:张翠玲
终审:蔡兴望
出品:云梦县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