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过年的时候,只有一些零星的老年人来置办年货。今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家了,来买东西的人在路上‘牵线’走。”鹿鹤市场内一家眼镜店店主杨洁(应采访对象要求匿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相关资料图)
1月27日,大年初六,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启市”,在旧时是大小商家开市的日子,老板和店员会在这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铛铛”“大吉大利”之意。在以市标命名的湖北省随州市的鹿鹤市场内,前来闲逛、采买、进货的人仍旧络绎不绝。
新年:买年货的人“牵成线”
“薯片、面包、玩具鸭子……一共69元。”李文斌(应采访对象要求匿名)一边清点着客户要进的货,一边给店里的消费者结账。
2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里,三面墙都挂满了辣条、薯片、面包、可乐糖等各种零食,卷帘门外的空间也没有浪费,矮桌上摆着些零食和小玩具,两侧的架子上同样摆得满满当当。
鹿鹤市场内每一家百货批发门店的摆设几乎都是这样。
从烟酒礼盒到散装坚果、水果,从对联、毛巾、秋衣秋裤再到文具用品,你几乎能以低于大型超市近一半的价格在这里买到所有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以过年待客常吃的开心果为例,电商平台品牌坚果的价格平均60元/斤,这里报价45元/斤,买的多还能抹抹零。
十年前从广东返乡又打了几年工,李文斌看见有人出租铺子,便把现在这间店面盘了下来,和妻子、父亲一起在这里做起了副食批发生意,一转眼已是六年。货从武汉的批发市场进,主要卖给周边的社区小店、乡镇超市等,“来的都是老顾客”。
近三年,线下批发市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今年不一样了。“年轻人都回来过年了,大家也都恢复了拜年、走亲戚,来买年货的人在路上‘牵成线’,店里的订单也不少,一天大半时间都在忙着清点、打包和送货。”李文斌说,“这是个好兆头,虽然做生意不容易,但相信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挑战:老生常谈的博弈
不过,李文斌觉得,接下来的挑战还很多,特别是客流量的逐年减少,“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习惯网购了,线上买东西方便,也有很多便宜的,线下来买的人自然少了不少”。
线上销路广,老批发市场的商户却没有开网店、扩销路的打算。北京商报记者在鹿鹤市场内发现,市场里除极少数外,其他商家基本都没有开网店。
杨洁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了原因:这里很多店主都是五六十岁的人,“手机都还没玩明白,别提开网店”。李文斌年轻些,36岁,但他认为做网店至少需要一个人专门运营线上店铺,这里大多都是家庭经营,忙不过来。
除客流量相应减少,还有老批发市场的共性问题。鹿鹤全称鹿角立鹤,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曾都区)曾侯乙墓出土。1989年,原随州市人大常委会将鹿鹤定为随州市市标。以市标命名的鹿鹤市场,其历史比市标定下的时间还要长。
资料显示,随州鹿鹤市场建于1986年,建筑多为上个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许多门店已经“老化”。而在堪称“老破小”的市场内,高峰期的人流量却大的惊人。相关报道指出,鹿鹤市场在2015年便拥有900多家商户,每天近万人常进常出。
“店铺和人员过于密集,安全设施不太完善,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据杨洁回忆,政府之前曾征询过商户的意见,计划把鹿鹤市场搬到规划好的另一个地方去,但大家都不同意,觉得搬了新的地方可能会导致老顾客流失、离家远不方便,新地方也不像现在这样离客运总站近、方便乡镇来进货等。
后经多年改造,鹿鹤市场的安全设施已有所完善。以消防方面为例,2014年6月24日,随州鹿鹤市场内第一具消防栓安装完毕,结束了28年没有消防栓的历史。当地政府后续也陆续铺设供水管网和沿线设置消防栓。
一位在市场内经营了20多年的商家唐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现在市场内每家都备有灭火器,经常会有工作人员来检查消防”。
未来:也许会没落但不会消失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大超市或网上购买物品,每逢过年大人牵着小朋友挤在人堆中采买年货的景象已经成为很多80、90年代人儿时的记忆。
线下的这些老批发市场会逐渐消失吗?杨洁认为也许会没落,但不会消失,“现在鹿鹤市场内销售的主要是生活必需品,大家急需用的时候可以在这里买,尤其是很多对线上购物流程不熟悉的老年人,一直热衷于逛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是老百姓的民生工程,会作为便利消费的服务性市场而存在。”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陆小成看来,这种市场一般都具有自发性,应生活需求而诞生,一般位于人口相对集聚的地方,交通也相对便利,来买东西相当方便,因此非常具有人气。同时,它不仅是人们购物消费的一个场所,也是人们休闲、聊天、交往的重要场所,从批发市场可以看出当地的经济活跃度,是当地经济发展很好的一个支撑点。而这种向乡镇流通的属性,也带动了乡镇的经济发展。
“批发市场和网店之间的竞争,实际上也就是现在讨论比较热的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之间的博弈。”陆小成直言,两者都各有优势,线上有线上薄利多销的优点,线下也有线下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双方不可能完全被取代,可以互补发展。线下批发市场可以在保留自身特质的同时,通过电子功能的切入实现转型升级,形成新一代的批发市场,做大做强也很有希望。
“老批发市场承载了很多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如果搬迁应考虑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当地消费者的意愿,如果对生活服务的改善没有很大帮助,老批发市场的搬迁会阻力很大,应慎重考虑,在搬迁前可就周边交通设施、公共服务如停车,内部条件如通风等加以改善。”陆小成建议。
“如果遇到别的机会也许会考虑做别的生意,但没有大变动的情况下,至少未来几年还是会一直在鹿鹤市场从事副食批发。”李文斌说,“坚守一定会有收获。”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文并摄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