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转出3位、1月5日转出6位……这是最近几天,杭城多家医院重症病房和重症监护室(ICU)负责人各自盘算的数据:当天又有几位患者从重症病区转入普通病房。
(相关资料图)
近日,相关媒体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元旦过后,陆续有重症患者从重症病房和ICU转出,这是一个好的征兆。但危重症患者的收治人数依然在上升,救治难度也只增不减。
“危重症患者基本是高龄老人,八九十岁居多,70岁的在这里面都算是‘年轻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监护室常务副主任郭丰说。
ICU病房中,75岁以下的患者算“年轻人”
上述记者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ICU病房,躺在病床上的,基本都是头发斑白的老年人。每位患者身上都插着各种管道,很多人看似安静地躺着,像沉沉睡去,有的则胸口急速地起伏,伴随着仪器的滴答声。
浙大邵逸夫医院ICU病房
郭丰表示,目前医院两个院区275张ICU床位已经全部收满,庆春院区即将扩展近百张床位。“每天都会有新患者收治进来。”
被收治进ICU的患者大多都是高龄老人,同时需要气管插管。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成了ICU病房的“主力军”。
“在我们的ICU病房内,75岁的患者算是年轻的,高龄患者中,90%又都是伴有基础疾病。”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大宏说:这些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肺气肿、肿瘤等。
浙江医院三墩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蔡国龙做过粗略的统计,“我们三墩院区的ICU里,80岁以上的患者占到80%。”
一段时间的救治下来,蔡国龙的感觉是80岁以上的重症患者,危险程度很高,“80岁以下的,相对病情会更好控制一些。”
危重症患者人数不减,多家医院都在扩展ICU床位
摆在各家医院ICU病房面前的是一道又一道难题。
首先是源源不断的患者。浙大邵逸夫医院一直在扩展床位。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和灵隐院区的ICU 床位共170张。已经在饱和边缘,医院目前还保有90张可转化床位。
“我是有点着急的,患者的留存数量在增长。我现在一定要保证ICU预留出一到两张床位,应对突发。还要不断周转,确保把最宝贵的资源留给最最需要的患者。” 蔡国龙说。
浙江医院ICU病房
浙江省人民医院的ICU床位也已扩展到180张,并且全部收满。
“还是不够,患者一直在增加。我们还有100多张可转化床位。”张大宏说,元旦之后,危重型患者人数急速上升。
肺部感染、基础疾病加重,高龄患者病情复杂
在救治上,高龄患者往往意味着病情复杂。呼吸窘迫、重度肺炎,这是最常见的情况。
浙大邵逸夫医院ICU病房里收治的患者基本都是气管插管。
“我们三墩院区的ICU分为四个区域,其中两个区域的患者都是要气管插管,还有一个区域是一半气管插管,一半需要高流量氧。”蔡国龙表示。
“有些患者肺部炎症不严重,但伴有基础疾病,本身的基础疾病病情会加重。”张大宏说。
在郭丰看来,新冠病毒影响的不仅是呼吸道系统,脑、心脏、肾脏等各种脏器都会被波及,所以有些患者会出现脑炎、急性心肌炎,还有一些高龄患者存在营养状况差、脱水、血糖波动大以及吞咽功能障碍等情况。
蔡国龙也提及一些患者的病毒性感染不严重,但却合并比较重的细菌感染。和单纯的肺部感染相比,医生更担心的患者基础疾病的加重。
为此,几家医院都整合全院资源,成立新冠重症救治小组,筛查高危患者和重症风险患者。
呼吸治疗提早介入,三成患者氧合情况改善
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主任葛慧青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沓纸,上面是重症病房的患者信息,每位患者名字后面都密密麻麻的标注着一些数字。这是她每天整理、记录的患者的呼吸改善状态。
重症患者的救治要关口前移。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呼吸治疗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全院50多位呼吸治疗师加上60多位来自各大三甲医院来进修的呼吸治疗师,参与全院的会诊,分布在急救室、重症病房等各个区域,全程管理。
“提早介入,对患者的呼吸状况进行评估,尽早干预,哪些患者需要高流量氧疗,哪些患者需要无创通气,该插管的及时插管,需要高流量氧的尽早提供氧气支持。尽量降低发展到危重症的的比率。”葛慧青说,目前ICU病房里有60多位患者需要高流量氧疗,“这些患者都是高龄,部分存在低通气问题,通气不能很好代偿,非常需要呼吸支持,改善他的氧合和呼吸窘迫,赢得治疗时机。”
葛慧青坦言:压力很大,难度也很大。在她的清单上,患者的诊断情况各种各样: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心力衰竭、肠梗阻、急性重症胰腺炎。
2020年,葛慧青曾驰援湖北荆门,她带领的呼吸治疗师在当地的重症救治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这些经验被运用在家门口。葛慧青认为,和当年相比,此次患者在病情上并不轻,最大的差别是,当时的患者中还有很多年轻人,这次却是高龄老人居多。
“患者病情重,数量又多,但合适的呼吸支持治疗选择,能给患者带来益处,预防低氧血症加重。”葛慧青翻出手上的清单:1月5日,有30%的患者氧合改善。
改善就意味着,氧气支持的浓度可以降低,甚至可以撤掉呼吸机。
葛慧青有点焦虑的是,目前呼吸治疗师紧缺,她自己除了统筹管理外,也开始进入轮班,“人手实在不够,各家医院压力都很大,在这里进修的呼吸治疗师可能会陆续回去。2020年是全国支援湖北,现在,每家医院的担子都很重。”
ICU病房医护紧缺,危重症患者病程时间长
医护人手紧缺,尤其是ICU病房人员紧张,在各家医院都存在。
12月下旬,浙大邵逸夫医院负责日间病房的护士长梁寅重回ICU病房,2020年,作为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他支援荆门,回来后就调至日间病房,“现在重症监护室人手紧张,医院召集分散在各个科室有ICU护理经验的人员重回ICU,我第一时间报名了。”
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原本有300多名护士,需求量则是3倍,通过召集的方式,目前已增加到将近600位。梁寅这样的是第一梯队,之后还有紧急培训后加入的。
在浙江医院,挂靠在该院的浙江省ICU质控中心,在5天时间内对近3万名非ICU专业人员开展理论知识培训,并且对院内医护开展统一的重症专业技能培训,扩充重症团队的“补充力量”。
“我们每天一早,都会在监护室内进行床边培训,告知治疗方向和原则。这样能加速熟练程度。”蔡国龙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很早之前,医院就进行全院调配,目前全院80%床位均用于收治新冠病人。
浙江省人民医院ICU病房
从各家医院的收治情况来看,危重症患者的数量和救治压力都将持续高位运行一段时间。
“重症病程的患者不是两三天都能好的,最少需要7天的治疗周期,很多都是10天,甚至更长。目前,每天都有危重症患者收治进来,留存数量还是比较多的。”这是蔡国龙的感受。
元旦后一周,陆续有患者从ICU转出
元旦过后,部分医院的急诊接诊人数有所下降,以浙江省人民医院为例,元旦期间,最多的时候一天接诊1000多人次,一天有95趟救护车。1月5日这天,急诊接诊人数降至700多人次。
但浙大邵逸夫医院的急诊接诊量却没有明显变化,1月6日,急诊科主任洪玉才表示,庆春院区每天接诊人次依旧是1000多人次,需要抢救的患者则在七八十位,没有明显回落。“接下来,基层感染人数增加后,转诊的急诊患者数量会增加。”
危重症患者救治压力持续高位,呼吸机、高流量氧供应、监护仪等设备也变得更加急需,各大医院目前都在加急采购。
但是好的信号也渐渐显露,元旦之后,各家医院陆续有患者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
1月6日,一位92岁的男患者刚刚从浙江医院的ICU病房转出,这让蔡国权感到兴奋,“这位老先生是重度肺部感染,病程持续了5天,算是治疗比较顺利的。”
同样是在1月6日,郭丰负责的ICU病区,有6位患者转出到普通病房。“我们还是有信心的,希望能平稳度过这样一个高峰期。
医客说
ICU病房中,75岁以下的患者是“年轻人”。
【责编】医客君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