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长江,润泽万千生灵;万物生息,尽显安澜风光。
【资料图】
面带微笑的江豚、徜徉湿地的麋鹿、腾空跳跃的神农架金丝猴……它们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其生存状况直观反映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情况。
近年来,在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全面推进下,长江湖北段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度濒危的珍稀物种再次归来。
极目楚天,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徐徐展开。
在湖北省宜昌市,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水中国宝”微笑归来
中午时分,在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天鹅洲保护区”),江豚饲养员丁泽良手提一桶小鱼,准时为网箱养殖的幼年江豚喂食。调皮的江豚猛地一下从水里探出头来,一口顺走丁泽良手里的刁子鱼。
被称为“微笑天使”的江豚,是长江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其性格活泼、好动,近年来在长江湖北段频频现身,跃水嬉戏。
痛忆过往,围垦建坝、过度捕捞等粗放型发展模式曾严重损坏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使江豚种群陷入濒危的状况。
为保护江豚,中国系统实施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就地保护三大策略,最大限度留住“水中国宝”。地处长江荆江段的天鹅洲保护区是中国最早开展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保护区之一,水域宽广、饵料丰富,为江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地。上岸渔民丁泽良多年来与江豚为伴,主要负责天鹅洲保护区幼豚喂养、野化培训等工作。
天鹅洲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徐春永介绍,“随着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近年来,保护区的江豚种群数已达到近百头,每年增长率约8%。2014年至今,保护区累计向省内外江豚保护场所输出江豚24头,成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种源输出的重要基地。”
不仅是在天鹅洲保护区,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全面推进,长江禁渔、码头治理、排污整治等系列行动不断取得成效,长江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文明理念渐入人心,江豚全面回归指日可待。
日前,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初步观测结果显示,长江江豚自然种群较2017年的1012头有所恢复,母子豚的数量显著增加。一些过去的分布空白区也出现了江豚的身影,预示未来种群可能有较大恢复。
一群麋鹿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活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长江之畔又闻鹿鸣
深秋时节,长江之畔,成群麋鹿徜徉湿地、逐水奔腾。这是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石首麋鹿保护区”)的麋鹿野生种群,约2500头。
麋鹿,面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俗称“四不像”,喜好沼泽湿地环境,以嫩草为食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麋鹿自古以来多记载于古籍,《墨子·公输》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但受捕猎、战乱、灾害等影响,麋鹿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到20世纪初期,麋鹿在中国原生地灭绝,世界上仅存18头麋鹿出现在英国。
为迎接麋鹿回家,中国分别在北京、湖北、江苏设立三大麋鹿保护区,开展麋鹿引种保护工作。成立于1991年的石首麋鹿保护区,与天鹅洲保护区为邻,临近长江、牧草丰富,湿地系统完整,适宜麋鹿生存。
石首麋鹿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温华军介绍,20世纪90年代,该保护区分两次引进64头麋鹿,开始麋鹿重回原生地的野化训练、恢复野生种群等探索。
近年来,石首麋鹿保护区采用无人机、红外相机等先进技术,不断加强对麋鹿的监测和保护。“不仅能够及时了解麋鹿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环境需求和种群变化等信息,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也尽在掌握。”温华军说。
30年间,石首麋鹿保护区麋鹿从最初引进的64头发展到2500余头,形成了4个小种群,遍布长江荆江河段两省九县(市),且全部实现了自然繁衍,恢复了野生习性。
随着长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近年来,石首麋鹿保护区记录到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56种,先后出现了黑鹳、白枕鹤、獐等珍稀濒危动物,且数量不断增加。
2021年5月19日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山林中拍摄的金丝猴。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深山“精灵”与人为伴
鄂西2200米海拔处,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清晨,阳光如金丝般穿过茂密的树林,万物从睡梦中苏醒。
“噫……噫……”黄天鹏一大早就钻进神农架林区,他习惯性地向远处呼喊。紧接着,几处枝叶摆动,两只金色的“小精灵”从高处蹿跳过来,如朋友般与黄天鹏打招呼。
黄天鹏是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负责人。他介绍,神农架金丝猴属于川金丝猴湖北亚种,自古生活在长江流域,是中国特有的灵长类物种。但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期,神农架普查判断只剩下500多只金丝猴。
“作为中国的珍稀物种,神农架金丝猴在物种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好神农架金丝猴种群对保护整个川金丝猴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黄天鹏说。
2005年,神农架林区成立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后启动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项目。经过系统科学的研究,研究基地逐步建立起神农架金丝猴的疾病与预防控制体系、人工繁育体系、环境适应力评价体系,并掌握了神农架金丝猴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生物廊道的建设,神农架金丝猴种群数量得以恢复。
据介绍,截至今年7月,神农架金丝猴数量达到1483只,种群从8个增至10个,栖息地面积从210平方公里增至354平方公里,呈现出整体数量增加、种群数量增加和栖息地面积增加的“三增”现象。
“神农架金丝猴以前并不与人类‘往来’,甚至对人类充满戒备,想要观察金丝猴,就得躲在几公里外用望远镜观察。”黄天鹏说。如今,神农架金丝猴与人类已建立起深厚友谊。在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前来研学的科研人员和中小学生可与金丝猴握手互动。这样的和谐画面,已成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取得实质性成效的生动写照。
(来源:新华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