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多地“粮”策夯实丰收基础 主产区加强田管力保秋粮稳产增收

时间 2025-09-10 09:27:43 来源:新浪网  

粮稳家稳,家稳国安。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当前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20天左右,各主产区因地制宜加强田管,各出“粮”策夯实丰收基础。

秋风拂过,一望无际的田野褪去了青涩的翠绿。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广袤田野里,玉米秋日管护正在奏响一首科技“协奏曲”。

伴随着轰鸣声,一架架植保无人机在田间低空盘旋,喷头均匀喷洒出雾状药剂。通榆县农夫大田合作社经理李明介绍,一台无人机日均喷灌面积可达1500亩,不仅能精准控制药剂用量,还能通过北斗定位规划航线,避免漏喷、重喷,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保障玉米健康生长。


(资料图)

在李明看来,如今的田间管护,早已不是“看天吃饭”的老路子。“采取了精准密植、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今年产量可能有大的突破,秋粮长势总体达到预期的水平。”李明感慨,从地面的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供给”,再到空中的无人机“护航”,科技正成为农业生产的“硬核支撑”。

加大田管力度,为保秋粮稳产增收出“粮”策的主产区不只在东北。

初秋时节,在河南新乡市延津县僧固乡的高标准农田里,郁郁葱葱的玉米和大豆复合种植区正等待着收获的到来。随手掰下一穗玉米,剖开苞叶,颗颗饱满的鲜嫩玉米粒紧密排列。

今年种了1700多亩玉米的产粮大户秦春明介绍:“玉米播种时使用气吸式精播机实现精量播种,每亩地可种6000株。灌溉使用密植滴灌技术,水肥顺着地里铺设的滴灌带,精准输送到农作物根部,既节肥省水又缩减了人工成本。”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夯实秋粮生产基础,通过组织全省各地开展密植滴灌技术观摩培训活动,让农民跟着学、跟着干。

“不久前,首次以网络形式进行直播培训,开展密植滴灌技术学习交流、观摩培训,超75万人次观看了直播。”该负责人介绍,全省滴灌、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109万亩,其中滴灌面积达到705万亩,为大面积单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整体层面看,今年全国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今年增加比较多。在秋粮全面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赴18个省份调研指导秋粮生产和防灾减灾。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抓好秋粮田管、强化防灾减灾、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和落实“一喷多促”,督促各地抓住窗口期开展喷施作业,提高质量和效率。

当前,夺取秋粮丰收,还要渡过早霜、台风、病虫害等多个关口。据气象预报,未来10天,东北地区大部降水偏少,主产区初霜冻风险较低,利于秋粮作物乳熟成熟;江南大部、华南北部的部分地区将出现35℃至38℃的高温天气,对晚稻生长发育及经济林果品质提升略有不利,华南叠加前期多降水,田间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加剧病虫害发生发展。

农业专家建议,对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和黄淮等降水偏多地区要做好农田排水防涝工作,减轻农田渍涝和作物倒伏造成的损失;在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和江汉等地,农户要注意避雨抢收成熟作物,做好通风晾晒,防止发芽霉变;在华南地区,农户要注意加强晚稻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采取以水调温或喷施叶面肥等措施促进晚稻生长,合力打好秋收硬仗。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