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庙是怎样的景区?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东庙,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场所,供奉南海神祝融。庙宇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昭灵宫,两侧有廊庑;西南章丘岗上有浴日亭,是古代观望海上日出之地,宋元时期即为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
南海神庙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在对外交通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也是对外贸易交往的历史见证和重要史迹。古庙地处珠江出海口,中外海船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祭拜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风顺。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南海神庙举行祭典,留下了不少珍贵碑刻,故有“南方碑林”之称。每年农历三月在此举行的祭祀南海神的传统民间信俗“波罗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海神庙有哪些景观?
浴日亭
浴日亭在南海神庙西南角的章丘岗岗上,据传是唐代时建筑,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面临水,是昔日观看日出的好地方。宋元时期首次评选羊城八景,扶胥浴日(也称波罗浴日)被评为首景。现存的建筑为清代所建,1986年重修。
礼亭
礼亭又称拜亭,是古人放贡品及拜祭的地方。亭中间有一口出土于高州的东汉铜鼓,是中国第三大铜鼓。鼓身花纹精致细密,鼓边有青蛙六只栩栩如生,足见东汉时高超的铸造工艺。
头门
头门是南海神庙的第一重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东西八字墙喻意四平八稳。前塾台、后塾台是春秋的建筑型制,前塾台东西两侧有顺风耳与千里眼两位神像。横梁的木雕保留宋代风格,屋顶为硬山脊,花板博古的屋脊是典型的清代风格。头门是清代遗物,现代重修部分依旧保留清代遗风。
仪门
仪门即礼仪之门。按礼制,中间大门为王侯贵族出入,官阶低者和百姓只能从侧门进出。大门上有“圣德咸沾”牌匾,两旁石鼓还巧藏封侯爵禄图(蜂、猴、雀、鹿)寓意皇恩浩荡,普及众生,凡进此仪门,来年便可封侯和发家致富。
宋碑
宋碑也叫开宝碑,是南海神庙第二块镇宝之碑。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在庙头门的西侧,立《大宋新修广利王之碑》。
明碑
明碑又名洪武碑,立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碑文的内容是取消前代各种为南海神的封号,改封为“南海之神”,明碑是块巨大的石碑,体现明代建筑大气大度的风格,背着石碑的巨大神兽,叫贔屃(闭悸)。它是传说中的龙王九太子之一,喜欢背负重物,广东人称为难的事叫“闭悸”。南海神庙有句俗语叫“睇闭悸,无闭悸”。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