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能粘虫的叶子、乌嘴青脚鸭……2023种博会“尖板眼”抢先看_当前报道

时间 2023-06-01 06:45:27 来源:长江日报  

能粘虫的叶子、乌嘴青脚鸭……2023种博会“尖板眼”抢先看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日讯6月2日至5日,2023年武汉种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种博会)将精彩启幕。本届种博会以“耕耘之芯 农创先行”为主题,有300家科研院所参加,展示育种公司的3000个新优品种,多项种业黑科技将集中亮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悉,本届种博会首次在主会场之外,设立了3个分会场活动。其中,主会场活动在武汉市农科院北部园区,重点展示以蔬菜为主的种植业种业新科技。3个分会场活动分别设在高农生物园、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和汉南种业小镇,分别开展国家农创中心交流会、生物育种、数字农业,淡水渔业新品,大田及蔬菜种植业之“芯”展示。

种博会期间,邀请了南京、太谷、成都、广州4家农创中心汇聚武汉,召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交流座谈会,深入推进种业振兴战略,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交流合作,扛起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走好农业强国之路的艰巨使命。

那么,种博会上有些什么“新板眼”和“尖板眼”,长江日报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捕虫堇抓虫子。

重视生态农业:神奇叶子能粘虫

在武汉市农科院北部园区2万平方米的展馆展区,集中展示了潮汐式育苗床、人工光植物工厂等前沿现代农业应用技术。

番茄、黄瓜、生菜、水芹、紫背天葵等蔬菜,在植物工厂内茁壮生长。仔细看这些种苗的根部,你会发现,有的蔬菜是采用无土基质袋培育,有的则是采用深液流无土栽培技术。植物工厂育种专家介绍:“这些无土栽培技术目前都已成熟,在阳台等无土小面积地方均可使用,很受市民欢迎。”

在展馆中,记者看到了一些神奇的“叶子”,它的上面沾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虫子——这就是今年种博会新增设的“食虫植物”展示区。

记者看到的“叶子”,其实是捕虫堇,长得像莲花台,层层叠叠的,属于多年生食虫草木,叶片具有黏液,小虫飞过来,就会被牢牢粘住,无处可逃。

大家熟悉的食虫植物还有猪笼草,叶片尾部卷须扩大成瓶状,瓶中分泌消化液,可捕食消化昆虫。此外,还有张着血盆大口、形似贝壳的茅膏菜,虫子进入“贝壳”里,“贝壳”就会合拢,分泌汁液把虫子消化掉。

“最近几届种博会,我们都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除了食虫草,还有光诱技术、异色瓢虫投放区,这些展示都是为了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让农业可持续发展。”种博会地展负责人说。

水培蔬菜床。

强调可持续发展:黑色地膜神奇消失

传统的农业地膜,都是白色的,但是在本届种博会上,大部分的地块都采用了一种黑色的地膜。记者了解到,这款黑色地膜叫做全生物可降解生物膜,比传统的白色PE地膜增产效果更突出。

在辣椒春季露天大田短季节生产中,Ⅱ类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促进辣椒增产70%左右,而普通地膜只能增产60%左右。实验证明,黑色降解膜在植株株高、株幅、茎粗、根系方面也均有促进效果。

不仅如此,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生产原材料,主要来源于淀粉、纤维素、壳聚糖及其他天然多糖类材料,在自然界中可通过微生物100%降解。“我国从15年前开始研究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陆续解决了原材料稀缺关、成本关,特别是使用功能关后,这两年,已经开始在大江南北推广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严昌荣介绍。

据介绍,这种黑色降解膜在作物罢园时,就已经明显进入降解阶段,厚度变薄、韧性消失。土壤翻耕之后,约35天降解率可达95%左右,地膜就这么神奇地在耕作层中消失了,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地膜的污染问题,对下茬作物生长也没有不良影响。

吊蔓栽培的甜瓜。

畜牧水产首次参展:乌嘴青脚鸭个小味道好

本届种博会实现全面升级,首次从农作物种业扩展到畜牧、水产等种业全领域,形成武汉市大种业格局。

在展会现场,记者看到了今年年初刚通过国家审定的畜禽新品种“武禽10肉鸭”。一般的鸭子都是黄嘴、黄脚、白羽,而“武禽10肉鸭”则是乌嘴、青脚、白羽,虽然是肉鸭,但颜值已经达到了观赏鸭的水准。

据了解,“武禽10肉鸭”是用优质地方品种连城白鸭、产肉性能强的奥白星鸭,以及适应性强的丽佳鸭为育种素材,具有瘦肉率高、肉质风味好、体型适中的特点。目前,“武禽10肉鸭”已经被放养到江汉平原的稻田里。

“它在田间的养殖时间为60天。它有着超强的运动能力,是稻田里除杂草、除虫害的一把好手,配合其他生物防治措施,能够实现不打农药、少施化肥、精准投喂的生态种养目标。希望通过本届种博会,让更多养殖企业和加工企业了解我们这个好品种,加速优质品种的推广。”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钱运国说。

除此之外,本届种博会还将集中展示“硒都黑猪”“农湖2号蛋鸭”“中科佳鳙1号”、翘嘴鳜“武农1号”等近两年国家审定新品种,并在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集中展示“中科5号”鲫鱼、“黄优1号”黄颡鱼、长丰鲫、“先锋1号”鲌鱼等在汉科研院所研发的水产新品种近20种。

(长江日报记者潘璐 通讯员杨凯 周国林 王璐)

【编辑:邓腊秀】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