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世界消息!全长61.9公里,这条千吨级“水上高速”直通汉江

时间 2023-05-24 09:05:03 来源:长江日报  

“摇摆手,嘎嘎的(即外婆家)走,搭洋船,下汉口,吃鸡蛋,喝米酒,买对粑粑接朋友。”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流传在孝感市汉川、应城、云梦的一首童谣。“搭洋船,下汉口”,是早年间汉江中下游地区民众最深刻的生活场景。往来船只曾见证了水运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繁华。上世纪90年代起,铁路、公路客货运加速发展,孝感市大量货源和客源“弃水走陆”。

记者5月19日从孝感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随着汉北河南垸至新沟段航道工程不断推进,孝感将打造一条进入汉江的“水上高速路”,为大宗物资运输通江达海增添助力,也让孝感在抢抓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机遇中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

水运沉寂,货物运输“弃水走陆”


(相关资料图)

滔滔富水,悠悠水脉,清波淼淼,粼粼如涌金。

“小时候常在富水河边玩,总可以看到木船驶过。船只不多,装载量也不大。”今年38岁的应城市民陈斌说。

他所不知道的是,汉北河、大富水曾是汉江中下游地区与武汉市交通往来的“黄金水道”,并开有固定的班轮航线——至今,汉川、应城两地老辈人在方言土语里,仍把“去武汉”说成“下汉口”。

大富水是汉北河的支流。它绕应城城区而过,一路向南,在应城南垸注入汉北河。由西向东奔涌而来的汉北河自此再经汉川麻河、云梦肖李湾、汉川刘家隔、民乐至新沟闸注入汉江。

应城市陈河镇四八村余家桥大富水锚地附近,草木丰美,牛羊成群。未来航道与航运、经济与生态、人类与自然将协调发展。石玲 摄

早年间,高速公路还未兴起

只有为数不多的铁路干线

船舶是孝感市客货运输——

尤其是大宗物资运输

最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到上世纪90年代初,铁路、公路运输发展,交通变得更快捷便利,水运因效率低下而被弃用。水运沉寂后,作为汉江支流的汉北河、大富水也处于基本断航状态。

2007至2008年间,武荆高速公路的建设处于高峰期,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也给水运兴起带来契机。然而,遗憾的是,因为汉北河南垸以下河段航道连500吨级标准都无法达到——尤其是新沟船闸通过能力不足,当时部分建筑材料不得不在汉江港口卸船,通过陆路转运至汉北河沿线工地。

《湖北省内河航道规划(2017-2030年)》提出,重点建设以“两横一纵一网四支”为主线的湖北内河航运体系,并把汉北河及支流大富水列为江汉平原航道网中优先开发的重点通航河流。

应城市陈河镇四八村余家桥大富水河岸,科学利用航道水深资源,将生态绿色全面融入航道规划、建设。石玲 摄

为适应现代水运要求,汉北河新沟二线船闸工程2016年开工建设,2020年完工。

扩容升级, “水上高速”雏形初显

内河航运,一寸水深一寸金——货轮吃水每增加1厘米,就能多装载100多吨货物。

航道等级低、通航条件较差

成为阻碍汉北河

水系水运发展的最大“瓶颈”

尤其是枢纽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

难题迎刃而解后

航道等级提升变得更迫在眉睫

汉北河南垸至新沟段航道工程项目被列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是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项目“江汉平原水网联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已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

汉川市汉北河小罗大桥附近航道已初具雏形。石玲 摄

工程河段全长61.9公里,包括汉北河南垸至新沟段40.2公里及大富水应城城关至南垸段21.7公里,均按三级航道标准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航道疏浚工程,航道信息化、航标工程、锚地建设、航道维护码头等配套工程,桥梁防撞、跨河线缆改建、水下过河管线改建等专项工程。

三级航道是什么概念呢?航道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航道工程建设完成后,可通航一顶二驳双排单列1000吨级船队及1000吨级货船。”也就是说,该航道工程全线贯通,将会成为连接孝感市孝南、汉川、应城、云梦地区与汉江的一条“水上高速公路”。

通过拓宽航道、裁弯取直、导流增深,大幅改善航道条件,加上注重完善助航设施,“未来,船舶操纵将更顺畅,以前航行条件不足的航段也会变得通畅、安全。行船会像跑高速一样,又快又顺。”

4月2日,云梦下辛店镇大河村附近汉北河航道正在加紧建设。石玲 摄

汉北河历来还担负着防洪及灭螺等使命。因此,孝感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并没有把该工程仅仅当一个航道工程看待。他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主动与孝感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卫健委等对接,利用疏浚土加筑大堤、填筑二级平台,同步实施环境改造、平滩灭螺,还推动航道治理与生态环境修复营造相结合,在生态固滩、生态护坡技术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让工程建设“只花一份钱,办好四样大事”。

4月2日,汉川市新河镇神灵村附近航道建设场景。石玲 摄

在刚刚过去的4月,汉北河南垸至新沟航道工程获评省交通厅一季度“红旗”项目称号。

通江达海,孝感水运未来可期

汉江流域汉川段,江水清澈,一艘艘货船满载货物在江面行驶,荡起阵阵涟漪。汉川电厂码头高桩码头一片繁忙,船队正争分夺秒地装卸货物,龙门吊就像一只只巨型手臂,将煤炭高高抓举起。

汉川电厂码头高桩码头正在装卸货物,一片繁忙。石玲 摄

不远处,汉北河南垸至新沟段航道工程建设,正在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沿线的码头等设施也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汉北河连接汉江和长江的通航瓶颈正在被打通。航道工程项目负责人表示,“目前,工程已经完成总量的75.58%。”

4月2日,在汉北河和汉江交汇处,护岸建设在紧张进行。石玲 摄

曾一度,水运给人以效率低下等印象。随着航运高质量发展,水运占地少、能耗小、排放低等生态优势愈发凸显。

据匡算,一艘1000吨级的船舶,运量相当于20节铁路车皮;算运价,普通货物走水运每吨/公里成本只要5分左右,大约是铁路的35%,公路的15%;算生态账,水运、铁路、公路的单位运输排放量比为1:1.2:14.8。

该航道工程的建设,对降低汉北河及其通航支流的经济腹地货运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少占土地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更有助于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随着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沿河资源及产业更迫切需要汉北河、大富水发挥航运效益。

汉川电厂码头高装码头正在装卸货物。石玲 摄

比如应城市的化工企业使用川江煤炭。但由于川江运输船舶一般为800—1000吨级及以上,无法直接进入汉北河,川江煤炭需在武汉市的长江港口过舶,再运至汉北河内港口。汉北河航道通航后,川煤则可直达汉北河沿岸,为企业节省成本。

孝感水网密布,水运资源得天独厚,加快补齐水运网络设施短板,把水运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使命催征。

孝感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亚锋说:“未来除了完善该航道工程‘最后一公里’、 打通汉北河连接汉江和长江的通航瓶颈外,还将进一步打通孝感主城区水路出口通道,全面‘解锁’航运能力,为孝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增添新的动力引擎。”

曾因水而兴、依水而盛的孝感

正向“通江达海”的蓝色梦想进发!

(来源:孝感日报 记者刘艳 特约记者李苏秦 通讯员郑晓春)

【编辑:符樱】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