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庵是怎样的景点?
天台庵,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耽车乡王曲村中一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天祐四年(907年),为北方天台宗庵院,占地面积970平方米。
天台庵,建筑面积90余平方米,现仅存正殿和一通石碑。正殿是中国现存四座唐代(618~907年)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建于1米高的石台基上。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单檐歇山顶,简板布瓦,琉璃脊兽,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跺。殿身四周为圆木柱,柱间施阑额,无普拍枋,柱础为覆盆式,柱头卷杀较缓,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殿内无柱,四椽栿通达前后檐柱,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无繁杂装饰之感,使殿内空间显得更大,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的建筑结构相近,体现唐代建筑的特点。
天台庵的建筑格局是怎样的?
因中国古代建筑中木结构自身材料的原因,加之自然灾害、战争、人为等因素影响,中国现存木结构古建筑最早的即为唐代。天台庵为全国仅存的四处唐代木构古建筑之一,天台庵现存正殿一座,厅堂式建筑,殿身平面方形,基座由片石砌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瓦条叠脊。殿身正面、侧面的明间开间较大,次间仅有明间的一半,这在中国现存早期建筑的平面中是极少见的。四周设有木檐柱12根,圆形直柱造,柱头施有卷杀,卷杀较宋代更为和缓。柱间横向联接仅用阑额,无普枋,阑额至角柱不出头。柱头斗栱简洁,仅在栌斗口内出华栱一跳,跳头上设替木承托檐榑,华栱乃四椽栿的两端伸出檐外制成,既无令栱,也无耍头,是最为简洁和原始的“斗口跳”做法。梁架与斗栱紧密地联结为一体,整体构架简洁明快,相交严实,稳固有力。许多做法与建于中唐时期的南禅寺大殿相似,为中国小型佛殿中的佳构。
天台庵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广,是唐制建筑向宋制建筑的过渡实例。天台庵建在王曲村中心的坛形孤山顶上,四周村舍一如众星捧月,簇拥着天台庵。现仅存正殿三间与已经漫漶不清的唐碑一通,翼角之下的4根擎檐柱,为后世添加。天台庵大殿规模不大,但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在梁架结构上还保持了唐代的结构。
天台庵的举折,也就是屋顶,已经比南禅寺和广仁王庙稍高了一点。也就是说,到了晚唐,梁架在往高里做,包括佛光寺东大殿的举高,都比南禅寺高。越早一点的建筑,屋顶越比较平缓,越到晚期的建筑,屋顶就起来了,就举高了。之所以说天台庵是晚唐时期的建筑,是因为它的梁架举高是比较大的。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