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位于鄂州市杜山镇的湖北富农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农食品)实验室里,湖北省农科院技术员黎波正在进行实验。从2020年被派驻富农食品,黎波在省农科院博士团队的指导下,利用富农食品的原材料开展武昌鱼手撕鱼块的口味研发。
湖北省农科院技术员黎波正在富农食品实验室做实验。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摄
(资料图)
富农食品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武昌鱼深加工是该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2022年,黎波研发出川香味、藤椒味、火锅味、糟卤味等口味的手撕鱼块,富农食品立即投入了量产。“市场反响非常好!”富农食品董事长刘继平说,该产品成了公司电商的重要产品,每月线上销售额达50多万元,一年销量200吨。同时,手撕鱼块已在省内超市、高速服务区、景区上架。
由20余名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博士组成的团队,正在为鄂州武昌鱼水产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华中农业大学尹涛教授团队和富农食品合作,研发出“武昌鱼电商物流中保活”“肌肉品质提升”等技术。传统的武昌鱼运输方式存在存活率不高、加工适应性差等问题,尹涛教授团队的“保活”技术,运输前,通过降温、停食暂养等进行代谢干预;运输中,通过水体环境参数优化减缓应激;运输后,通过微流水净化提升武昌鱼品质。“肌肉品质提升”研究,则是提升风干武昌鱼的鱼肉品质。“以前活武昌鱼是无法通过电商销售的,去年12月我们通过保活技术,向北京、上海、浙江的客户销售了几百条活鱼。肌肉品质提升,使我们的产品质量更加可靠。”刘继平说。
“武昌鱼的发现和产业发展,离不开华中农业大学三代专家在科技上的鼎力支持。”鄂州市渔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易万涛说起武昌鱼的历史如数家珍。
易万涛介绍,武昌鱼是民间俗称,由华中农业大学著名鱼类生态学家易伯鲁教授命名。上世纪50年代,易伯鲁在梁子湖进行了新中国首次大型湖泊的鱼类研究,其间发现了鲂属鱼类一新种,并于1955年定名为“团头鲂”,这就是家喻户晓的“武昌鱼”,为全国池塘养殖增添了新的优良种类。易伯鲁因此也被称为“武昌鱼之父”。
2008年,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王卫民承担了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团头鲂种质资源与育种岗位研究任务。2017年5月,武昌鱼新品种“华海1号”正式发布,它就诞生于鄂州市的湖北省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目前,“华海1号”已在湖北鄂州、新洲、荆门、浠水、长阳、洪湖等地养殖,天津、重庆、安徽等地养殖场也采购了一批鱼苗。
如今,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正带领技术团队和鄂州的湖北省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湖北盛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武昌鱼基础解析与基因编辑育种”研究,利用武昌鱼原种创制新种质。2021年12月,高泽霞教授团队公布繁育出了完全没有肌间刺的武昌鱼(团头鲂)苗种,按照正常程序,新种质性状稳定后,再取得国家的相关认证,就可以大规模推广。这一研究,引起了坊间的轰动。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武鄂联手创制的武昌鱼新种质,将端上广大市民的餐桌。”易万涛说道。
(圈媒联盟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鄂州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洪江)
【编辑:张靖】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