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快讯 > 滚动 >

他正追寻“一束光” ,只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光电子

时间 2023-04-27 10:57:01 来源:大武汉客户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7日讯从0到1,最艰难的时候,实验室的灯,亮到清晨。凭着一身闯劲,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付成鹏,扎根光电子行业20余年以来,始终胸怀一颗匠心,以创新超越的工匠精神,为中国高质量光电子信息产品走向世界不断奋斗。


(资料图片)

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

实验中永葆一颗匠心

付成鹏所在的光电子处理器与器件领域,在信息产业链中处于“心脏位置”。所制造的光电子产品又是信息通信产业中“工艺最精密、操作最复杂、要求最严格”的关键产品,很多工作环节需要在200倍甚至更高倍显微镜下实现高精度操作。

付成鹏正在实验室研究数据。通讯员供图

“作为一名光电子产品的工程师,需要将高斯型掺铒光纤超荧光光源产品在-40~70摄氏度全温度范围内的中心波长稳定度从200ppm提高到50ppm,实验并不容易,坚持就是法则。”付成鹏带领团队埋身实验室,在5年时间里做了数不清的实验:“搞科研要沉得住心气、耐得住性子、坐得住冷板凳,不断解决难题。”在他眼里,体验创造的乐趣,就是科研最大的收获。他至今记得,最艰难的时候,实验失败的时候,他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充实,正是和团队一起踏实工作,最终实现了高稳定性的超荧光光源,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付成鹏告诉记者,对于光纤放大器产品,无论是对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增益控制精度,还是对于拉曼光纤放大器的未放大的信号功率计算精度,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都是,力求做到行业最好水平,甚至力争达到理论极限水平。

正是这种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使得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付成鹏所开发的拉曼光纤放大器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设备商的独家供应商。产品规模应用于纽约-芝加哥、伦敦-法拉克福、巴黎-布鲁塞尔等核心金融网及欧美骨干网络,共出口一亿多美元。项目产品除了在国外热捧,也同样为国内重点用户首选,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付成鹏与他的团队开发的掺铒光纤放大器产品市场份额也跻身世界三甲之列,成为中国高质量产品走向欧美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

脚步遍布全国

项目在哪里他就在哪里

在公司重要新产品推广时,付成鹏有个原则,就是到现场。从南到北,从西到东,项目在哪里他就出现在哪里。

从2001年开始,中国第一台分布式拉曼光纤放大器的工程在黑龙江开通,他和同事冒着大雪,三上佳木斯做现场技术支持,第一次在我国实现了2.5Gbit/s系统57dB超大损耗无中继传输;2004年,公司在广东移动的一级干线的实验工程大规模推广光线路保护产品时,每次实验工程的切割时间都是凌晨2时左右。他白天时间搭系统,晚上做实验,由于实验工程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且相隔较远,在实验工程的7天时间内,他只在房内睡过10个小时。

付成鹏和小组成员正在讨论实验结果。通讯员供图

2005年,在推广拉曼光纤放大器在长跨距传输系统中应用时,他又与华北电力专家北上内蒙古,开通了内蒙古到河北的210km的单跨距工程;2006年还与上海朗讯科技合作,实现了10G传输系统300km无中继传输的实验。每一年的打卡,让他的脚步遍布全国,但也仅限项目现场。一个又一个实验工程的成功,使得公司的长跨距系统解决方案得到电力系统的大力认可并广泛应用,给客户节省数千万元建设与维护费用。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齐心击破“卡脖子”难题

长期以来,光通信的核心生产工艺一直掌握在发达国家企业手中。“没有自己的技术,只能做一家‘海外工厂’。”付成鹏全力投入分布式拉曼光纤放大器开发及应用中,在业界首创运用带外放大的自发辐射噪声检测的方法,解决了分布式拉曼光纤放大器增益控制及输入功率准确检测的世界性难题。2021年,作为第一发明人,其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目标拉曼增益锁定的方法及拉曼光纤放大器”获得第21届中国发明专利银奖,主导了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项目“自主高性能掺铒光纤放大器,拉曼光纤放大器关键技术开发”。

在接手该项目后,他积极联系国内相关厂家,组织项目组成员对国产掺铒光纤及关键的IC核心处理器进行了充分性能及可靠性验证。在他看来,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科研人员有责任沉下心来,齐心协力攻破“卡脖子”难题,“光纤通信行业需要一代代人聚力成光,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会继续坚持。”由于国产化掺铒光纤与掺磷拉曼光纤没有仿真设计软件,他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他亲自测试掺铒光纤Giles参数与掺磷光纤的衰减系数与拉曼增益系数,获得第一手的仿真用参数。

如今“中国制造”正在信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中进一步“蜕变”升级,亟需聚力打造更多优质产品、塑造更多中国品牌,助力推动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付成鹏认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二十载,他总说:“一代更比一代强。每一个公司的技术发展都需要一代一代‘传帮带’。我理解技术人员的特点,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技术能力得到提升,事业有所发展。要让年轻人挑重担,让他们能够往前站,放手让他们去做。”

(记者涂为 通讯员覃迎 蔡蓓蓓)

【编辑:张文辉】

标签: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