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疫情催化下,大量消费需求逐渐转移至线上,叠加“电商直播带货”、“网络游戏支付”等新型消费场景地不断刺激,原本“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正面临多方挑战。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应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适度透支。对此,兴业银行信用卡也向所有持卡人发起倡议:要树立科学消费观,理性消费、适度透支,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
合理规划透支消费 勿碰用卡“警戒红线”
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居民消费、方便居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其他问题也日益凸显。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背负了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大额信用卡贷款,甚至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导致资金紧张、还款压力倍增等问题。
近日,湖北省某地人民检察院以信用卡诈骗罪对犯罪嫌疑人胡某提起公诉。胡某在当地两家银行办理了两张信用卡。2016年1月至3月,胡某在明知无偿还能力的情况下分别透支消费19510元和99321元。到了还款的日期,胡某偿还了10800元,剩余108031元逾期未还。2018年11月,胡某欠银行本息已达16万余元,面对银行的催款电话和短信,胡某置之不理,并恶意更换了原先预留的联系方式。银行与胡某失去联系后,遂报警。2020年11月3日,公安机关通过网上追逃系统,在某市将胡某抓获。到案后,胡某归还了本金,连带利息和滞纳金共计257458.55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面对着看守所的铁窗,胡某悔不当初。
这个案例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消费时应谨记勿踩“警戒红线”。如果出现超过规定还款期限,经银行两次有效催款后三个月内仍未归还的情形,在刑法上可以被认定为恶意透支。同时,故意更改在银行系统预留的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行为在刑法上可以被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银行可以报案,司法机关可以以涉嫌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倡导健康消费行为 珍视个人“信用资产”
从这一颇具代表性的案例中不难看出,金融机构宣传信用卡理性消费观念的职责依然任重道远。虽然信用卡已在国内发展了数十年,但时至今日,在受理的大量投诉中发现,很多消费者依然未曾真正懂得如何正确使用信用卡,甚至还有少部分群体片面地认为信用卡额度就是自己的“资产”。此外,违规使用信用卡透支款的案例也屡见不鲜,透支资金被滥用于房地产、证券、基金、理财等非消费领域。在恶性循环过程中,资金杠杆一旦放大,就极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的不可持续、个人征信受损,持卡人因此承担相应后果,同时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累积。
针对这一情况,为尽可能全方位提示到每一位持卡人,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近阶段通过官网、微博等多渠道同步发布《关于保护个人信息,合理使用信用卡》等相关宣传素材,让用户真正认识到信用卡的作用,树立“量入而出”、珍视个人“信用资产”的健康消费观。与此同时,其消保部门也始终不曾放松相关知识的科普工作,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相继开展金融消费者八大权利教育、疫情期间信用卡在线业务办理指引、常见欺诈套路以案说险等普及教育,由浅入深地把理性消费观念宣贯到位。
如今,在消费场景鱼龙混杂,营销手段真假难辨的背景之下,兴业银行信用卡向所有持卡人呼吁:尽力杜绝由此产生的冲动消费、过度消费和虚荣消费,时刻树立理性消费观。而作为消费者重要的支付工具,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将继续坚守企业职责,通过官方App“好兴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主流媒体、短信等渠道,持续向5000多万信用卡用户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从企业社会责任出发,以客户为中心,让持卡人看懂消费“套路”,做理性消费的“明白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